首页> 中文学位 >怀念过去抑或张望未来——从英雄人物形象的变迁透视红色经典影视改编
【6h】

怀念过去抑或张望未来——从英雄人物形象的变迁透视红色经典影视改编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章众说纷纭的红色经典

一、红色经典的由来

二、政治需要与艺术魅力的结晶

三、决非平面的现代经典

第二章皆大欢喜的电影改编

一、更为纯洁的英雄人物

二、当代国家的政治构建

第三章尴尬错位的电视剧

一、民间的怀念革命热

二、电视剧改编及其特点

三、争议的焦点及原因

四、怀旧的背后——文化寻根的焦虑

第四章红色经典该如何改编

一、大众文体,国家意识

二、红色经典的多样改编

三、红色经典改编的根本症结:历史和趣味如何兼顾

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五十年代的一批革命历史小说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影视改编。一次是在建国后至文革之前的十七年间,另一次则从90年代直到现在。两次改编面对同样的文本,但改编方针不同。第一次改编走神圣化、理想化路线,大获成功:第二次改编则走世俗化、生活化路线,引起巨大争议。争议的焦点集中在影视改编中革命英雄人物的形象塑造上。五六十年代高大完美的钢铁英雄到了如今变成了流里流气的痞子、爱情高手、多愁善感的青春偶像。 英雄人物形象是小说和影视媒介想象和描述世界的核心因素,集中体现小说文本和影视文本的创作理念和意识,成为文化思想的载体。论文拟以英雄人物的形象为社会文化语境的微观缩影,探究两次改编的特点。在社会语境由政治主导的时侯,红色经典作为主旋律的体现者,其电影改编在政治与艺术的双轭中行走。随着社会语境向文化主导的转变,电视剧改编处于政治、商业和艺术三方的牵扯较量中。商业因素的加入使电视剧改编变得更为复杂,但其参与民族国家现代化构建的冲动依旧,只不过发生了政治构建向文化寻根的滑移。 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 引言主要说明红色经典影视改编研究的现状。 论文主体部分详细论证两次改编的异同点。 第一部分主要探究“红色经典”称谓的形成过程和红色经典的丰富内涵,红色经典是一个后设的概念,特指五六十年代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革命历史为题材的小说。红色经典是政治需要和艺术魅力的结晶,拥有丰厚多层次的内涵,阐释空间巨大。它是传统英雄传奇和伦理道德的重现,是战争与革命的壮美画卷,也是东方浪漫史诗。 第二部分解析红色经典的第一次改编——电影改编。由于战争培养的红色理性,这次改编迎合了国家意识形态和大众表述艰苦胜利岁月的需要,用大众文化的形式——电影表达怀旧情绪,塑造更为纯洁的英雄人物,以此进行意识形态的灌输,完成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的构建目的。此次改编对国人心理结构影响巨大,成为20世纪末电视剧改编的基础。第三部分着重探讨红色经典的电视剧化改编引起的争议及原因。在后革命文化语境下,大众文化中的工农兵文艺因子使人们抵制改编的庸俗化。世纪末的怀旧大潮中,涌动的是一个处于上升时期的国民的躁动和重建自身文化的热切愿望。 第四部分意在探讨红色经典的改编之路。通过几种不同改编形式的比较,本文力争发现改编的根本症结:如何做到历史与趣味兼顾;并指出改编的意义及方向。 结语部分在正文基础上,将红色经典改编研究与十七年文学研究联系起来,指出红色经典改编研究在20世纪文学研究和新时期以来文化研究中的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