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潮》编辑特色研究
【6h】

《新潮》编辑特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附图

引 言

一、研究综述

(一)选题价值

1.选题意义

2.创新之处

(二)学术概述

(三)研究方法

二、《新潮》的创办过程

(一)发起

(二)经营

(三)宗旨

(四)停刊

三、《新潮》的编辑特色

(一)团结青年同人同趣

1.同人性

2.新潮社社员特点

(二)关注新思潮趋重批评

1.关注新思潮

2.《新潮》评论文章特点

(三)关注学术兼顾中西

1.“全盘西化”

2.“整理国故”

3.探索学术方法

(四)反对封建礼教

1.反对封建伦理观念

2.关注妇女问题

3.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

(五)关注文学倡导白话新文学

1.批判旧小说,提倡新小说

2.废除文言文学,建设白话新文学

四、《新潮》与《新青年》、《东方杂志》的关系

(一)《新潮》与《新青年》的异同

(二)《新潮》和《东方杂志》关于杂志编辑观念之争

五、《新潮》编辑特色的启示

(一)适应读者的接受心理

(二)以新颖吸引读者

(三)以批评扩大影响

(四)以矛盾引起关注

结语

注 释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五四时期北京大学青年学生发起创办的《新潮》月刊以介绍西方学术、思想为主旨,是传播新思想、新文学的重要阵地,在当时的青年中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得到鲁迅、胡适、李大钊、蔡元培等人的支持与好评。《新潮》杂志关注时代变化,注重改造青年思想以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呈现出独特而又鲜明的编辑特色。 现代编辑学认为,“在社会文化关系中,作者是编辑人际联络中的一极,是编辑实践的开端。”本文从《新潮》作者特点分析入手,发现《新潮》编辑、作者一体,呈现出“同人性”的特点,新潮社社员则呈现出“同趣”的特点。编辑的“同人同趣”使《新潮》易于形成稳定的编辑特色,但也易于走向封闭。五四后《新潮》“退回书斋”可能与它的这个特点有一定联系。在内容上,《新潮》呈现“关注新思潮,趋重批评”的特点,《新潮》关注的新思潮大多是西方思想,尤其趋重学术思想以及学术批评。《新潮》关注学术,兼顾中西,它不反对“全盘西化”,同时又要“整理国故”,在探索学术方法方面,它领先于其他刊物。《新潮》反对封建礼教,对封建伦理、妇女问题以及新旧道德观都有所关注。由于《新潮》编辑们认为,“文学是改造思想的利器”,在新文学的探索方面,《新潮》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总体来看,《新潮》在面对东西方文化时展现出一种破坏与建设并重的特点,体现出编辑们理性的光芒。 与其同时期其他著名刊物相比,《新潮》与《新青年》有很多相似和相异之处,与《东方杂志》则有着截然不同的编辑理念。《新青年》在读者定位上,倾向于大龄青年、知识分子,而《新潮》侧重于青年学生;在内容上,《新青年》侧重政治、思想、理论论述,而《新潮》偏重学术、文学方面:另外,《新潮》偏重对学术方法的探索。《新潮》要求刊物要有一定的宗旨,反对“杂乱”,而《东方杂志》却要兼容并蓄,做“人生日用必需之品”的“杂货店”。从工具意义上,《新潮》对历史发展更具促进作用;而对期刊发展来说,《东方杂志》体现了更为成熟的办刊思想。《新潮》的编辑特色能够在编辑学上给我们一些启示,它定位准确,能够适应读者的接受心理,同时能够以“新颖”吸引读者视点、以批评和“矛盾”吸引读者注意力,为我们今天的编辑实践带来思考与启迪。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