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编纂思想比较研究
【6h】

《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编纂思想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汉志》与《隋志》的修纂

第一节“艺文”与“经籍”

第二节二志成书过程

一、《汉志》的成书过程

二、《隋志》的成书过程

第二章《汉志》与《隋志》之关系源流考略

第一节 《汉志》《别录》《七略》的关系。

一、《别录》与《七略》

二、《汉志》和《七略》的关系。

第二节《隋志》与《中经新簿》《七录》等之关系

一、四部框架的形成

二、四部体系建设的完善

第三节《汉志》与《隋志》的关系

一、部类之构架

二、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三、儒学传统

第三章《汉志》和《隋志》的编纂思想

第一节、 《汉志》和《隋志》的学术观

一、尊孔与尚古

二、抑道与扬道

第二节 《汉志》和《隋志》的历史观

一、 《汉志》的历史观

二、《隋志》的历史观

第三节《汉志》和《隋志》的文学观

一、 《汉志》的文学观

二、 《隋志》的文学观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汉书·艺文志》(以下称《汉志》)和《隋书·经籍志》(以下称《隋志》)在我国目录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汉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史志目录,而《隋志》则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四部分类目录,二志对于我国目录学的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二志虽分部不同,但两者在分部、部次、部类以及学术思想、历史观念、文学观念等方面既有依承也有突破。本文从分析二志的关系入手,着眼于其继承与演变,以考其源渊,明其变化。 全文分绪言、正文、结语三个部分。 绪言部分简述本选题的意义。 正文部分分三章: 第一章:《汉志》与《隋志》的修纂。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考察。一是“艺文”与“经籍”的内涵。“艺文”之名源于尊孔,而“经籍”之称溯于“尚古”。二是二志的成书过程,主要分析求证二志的作者与成书时间。 第二章:论述《汉志》与《隋志》的源流、关系。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汉志》与《别录》、《七略》的关系。通过文献徵考,认为《汉志》虽来于《七略》,却是经过班固的修改与删节,特别是大小序,班固有删节的可能。关于《别录》与《七略》的关系,刘歆部次《别录》为《七略》,其部类和种目之次第并非刘向时已经完成,而且于书之叙录,刘歆也是有所增改的。二是考察《隋志》与《中经新簿》、《七录》等之关系。通过图表和文献求证,认为《隋志》体例实得力于众家,然《中经新簿》和《七录》之功为大。三是《汉志》与《隋志》的关系。主要从部类架构、儒学传统和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三个方面来探究二志的关系。 第三章:《汉志》和《隋志》的编纂思想。本章主要是从二志的大小序及其他相关文献来考察二志的学术观、史学观、文学观之异同。本章考见其异同,但有一大前提:《汉志》和《隋志》都具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文献价值;同时它们都把儒家思想奉为正统观念和主流意识。从学术观念上来看,《汉志》是尊孔抑道,而《隋志》则是尚古扬道;从史学观念上看,《汉志》以六经为诸学之源,秉《春秋》之义为己任,故而《太史公》等史书列于《春秋》之后,理所当然。《隋志》则认为史学为诸学之源,且把儒家与诸子同列。“正史”一门亦是自此而起,成为传统。从文学观上看,《汉志》从经学的藩篱——以《诗》教为标准考察文体流变,认为自屈子而下离《诗》教传统渐行渐远。《隋志》则是既承认《诗》教传统,同时以屈赋为圭臬考察历代文风流变,推崇屈赋之“清远”。通过以上各个角度的考察探究,笔者进一步探讨分析了二志的部次问题。 结语,对本选题进行总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