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农户视角的黄河滩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机制分析——以河南省长垣滩区为例
【6h】

基于农户视角的黄河滩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机制分析——以河南省长垣滩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

1.1.1农村居民点扩张占地现象严重

1.1.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

1.1.3黄河下游滩区的特殊性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1.2.2现实意义

1.3研究区域的选择

1.3.1河南省黄河下游滩区概况

1.3.2研究区域概况

1.3.3调研村的选取

1.4研究方法与思路

1.4.1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4.2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5相关概念的界定

1.5.1农村居民点用地

1.5.2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

1.6论文的结构

第2章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

2.1理论基础

2.1.1人地关系论

2.1.2消费收入理论

2.2研究现状

2.2.1国外研究现状

2.2.2国内研究现状

2.3现有研究的评述

第3章农村居民点用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3.1遥感影像的监督分类

3.2研究方法

3.3研究结果分析

3.3.1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的变化

3.3.2农村居民点规模的变化

3.3.3农村居民点分布格局分析

3.4本章小结

第4章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力理论分析

4.1外部驱动因素

4.1.1自然因素

4.1.2社会经济因素

4.1.3政府政策因素

4.2内部驱动因素

4.2.1家庭人口因素

4.2.2家庭财富因素

4.3其他因素

4.3.1消费心理

4.3.2传统思想

第5章农村居民点用地微观驱动力实证分析

5.1调研村落概况

5.1.1河自上村概况

5.1.2三义村调研概况

5.1.3恼里村调研概况

5.2调研农户概况

5.2.1调研农户基本情况

5.2.2调研农户新建住房投资分析

5.2.3调研农户新建住房区位分析

5.3农户新辟宅基地建房驱动因素分析

5.3.1调研农户新建住房原因统计分析

5.3.2计量模型的构建

5.3.3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5.4农户新建住房面积的影响因素分析

5.4.1计量模型的构建

5.4.2模型的结果与分析

第6章结语

6.1结论

6.1.1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时空特征分析

6.1.2农村居民点区位微观变化分析

6.1.3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驱动机制

6.1.4农户新建住房面积影响因素分析

6.2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后记

展开▼

摘要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村人口占中国的大多数。在全国居民点和工矿用地构成中,农村居民点占地面积比重最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户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户追求住房美观、舒适的需求日益提高,农村居民点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然而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特征也不同,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驱动机制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实际上,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驱动力。农户是农村居民点的主体,农户的行为特征也是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一个重要驱动力。黄河滩区作为一个特殊的平原地区,滩区居民点用地变化特征什么方面不同于其他地区?滩区居民点用地变化到底多大程度上受到黄河的影响?基于以上问题,本文选择长垣滩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借用遥感影像资料对比分析1990年和200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特征,然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农户调研数据,从微观角度解释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驱动机制。 本研究共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简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研究区域以及调研村的选择思路,以及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部分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介绍了人地关系理论,收入消费理论。详细论述了当前研究文献,并对当前文献的优缺点进行了简要的评述,进而指出本文研究的特点。 第三部分主要是根据1990年和2000年的遥感图片,分析长垣滩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时空特征。 第四部分主要是对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力从理论上进行分析。理论分析基于两个方面,外部驱动因素和内部驱动因素。 第五部分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的内部驱动力实证分析。这一部分主要使用调研所得的农户数据,利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分析导致农户新辟宅基地建房的原因以及影响农户新建住房面积的原因。 第六部分结论与讨论。指出本文的研究不足以及今后进一步要开展的工作。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农村居民点占地面积逐渐增加,占地面积从1990年的3408.2公顷增加到2000年的4104.85公顷,净增加了696.65公顷,增加了20.44%。北部滩区受到黄河水灾影响较大,增长最为缓慢。 (2)本区域居民点占地比重较大,要高于同时期河南省平均水平,而且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 (3)滩区少有离村庄较远处建房,居民点增长较快,个数呈现减少的趋势,平均规模逐渐增加。 (4)超过半数的居民点多分布在道路两侧、控导坝一侧,受当地自然环境影响较大。 (5)北部滩区河自上村和三义村新建住房考虑水灾因素较南部滩区恼里村较多,新建住房所受限制较多。北部滩区住房多建在高高的房台上,住房地基建设花费较高,因此农户更多考虑住房的安全性。恼里村新建住房宅基地规划性较好,相比来说,河自上村新宅基地随意性较大,多是选择自家地。 (6)影响农户新辟宅基地建房的显著因素为,建房时男性劳动力数量x2(+)、建房时户主年龄X4(一)、建房时家中是否有人从事生意经营X5(+)。河自上村和恼里村影响因素存在明显差异,河自上村农户新建住房安全谨慎心理更强。 (7)影响农户新建住房面积的显著因素有,建房时家庭人口规模X1(+)、建房时家中是否有人从事生意经营X5(+)、建房时自有资金数量X7(+)、现在年收入X8(+)、建房选址类型X9(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