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3,4,6-四-O-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异硫氰酸酯含磷衍生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6h】

2,3,4,6-四-O-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异硫氰酸酯含磷衍生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研究问题的提出及方案设计

1.1引言

1.2糖的分类及结构

1.3糖类化合物的化学修饰

1.3.1糖基异硫氰酸酯的研究进展及其作为中间体的应用

1.3.2糖基磷酸酯的研究进展

1.3.3总结

1.4论文选题的意义及设计方案

1.4.1研究问题的提出

1.4.2实验合成方案的设计

1.4.3研究中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第二章β-D-吡喃葡萄糖基异硫氰酸酯中间体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2.1引言

2.2实验部分

2.2.1实验仪器及实验试剂

2.2.2 1,2,3,4,6-五-O-酰基-α-D-n吡喃葡萄糖的合成

2.2.3 2,3,4,6-四-O-酰基-α-D-吡喃溴代葡萄糖的合成

2.2.4 2,3,4,6-四-O-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异硫氰酸酯中间体的合成

2.2.5 2,3,4,6-四-O-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异硫氰酸酯中间体的结构分析

2.3本章小结

2.4亚磷酸二烷基酯的合成

参考文献

第三章2,3,4,6-四-O-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异硫氰酸酯的含磷衍生物合成及结构表征

3.1引言

3.2实验部分

3.2.1实验仪器及实验试剂

3.2.2 N-(二烷氧基磷酰)硫代甲酰基-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胺的合成

3.2.3 N-(二烷氧基磷酰)硫代甲酰基-四-O-苯甲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胺的合成

3.3相应目标产物的结构分析

3.4下一步研究思路

3.5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与展望

附录(部分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图谱)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和参与的科研课题

致 谢

展开▼

摘要

糖基异硫氰酸酯作为一类特殊的糖化合物,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而且还是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与烷基或芳基异硫氰酸酯一样,可以发生亲核加成、环加成等反应,已经广泛用于合成具有生理活性和潜在药效的糖基硫脲、胍基糖苷、糖基杂环化合物,以及糖基氨基酸、糖基多肽和糖蛋白质等糖类衍生物。作为有机磷小分子化合物的磷酰酯类衍生物同样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它们参与生命体的物质转化并在其生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体内绝大多数酶的反应是以磷酰化和去磷酰化的方式来调控的。 论文用廉价易得的葡萄糖为原料,经过乙酰化和苯甲酰化、端基溴代和端基异硫氰酸化三步反应合成中间体全酰化保护的葡萄糖基异硫氰酸酯,然后用全酰化葡萄糖基异硫氰酸酯与亚磷酸二乙基酯、亚磷酸二异丙基酯、亚磷酸二丁基酯以及亚磷酸二异丁基酯等四种亚磷酸二烷基酯进行亲核加成得到糖基磷酰酯类化合物,整个实验过程共合成出14个化合物,其中8个葡萄糖基异硫氰酸酯的磷酰化化合物4a~4d和4'a~4.d未见文献报道。 具体合成路线如下:1.N-(二烷氧基磷酰)硫代甲酰基-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胺的合成2.N-(二烷氧基磷酰)硫代甲酰基-四-O-苯甲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胺的合成合成的中间体化合物以及4a~4d和4'a~4'd八个目标化合物分别通过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的氢谱(1HNMR)和磷谱(31PNMR)以及高分辨质谱(ESI-MS)的结构确认和表征,并进行了熔点测定,部分目标化合物的生理活性测试正在进行之中。 论文既借鉴了经典的合成和分离方法又融入作者多次摸索得到的创新之处,实验过程中的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进行葡萄糖的苯甲酰化保护时,由于使用比较活泼的苯甲酰氯,反应过程放热较多,室温条件下反应过于剧烈,容易导致反应混合物变黑固化,造成后处理困难,产率极低;而实验改用冰水浴保持反应体系低温,这样能使反应平稳发生,简化后处理,提高产率。 第二、在溴代反应的产物分离过程改进了分离方法,直接用石油醚重结晶,不但过程简单,提高了产率,还避免了用柱层析法分离过程的繁琐和溶剂的浪费。 第三、在葡萄糖糖基异硫氰酸酯合成中,使用高温活化的分子筛使产物收率提高15%左右,而且粉末状的4A分子筛比颗粒状的效果要好。这可能是因为活化后的分子筛能更好的吸收溶剂中的水,降低糖基异硫氰酸酯中的-NCS基团与水加成的副反应:而且粉末状的分子筛比表面积较大,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