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变迁与民俗文化——以民间艺人郭太运为研究个案
【6h】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变迁与民俗文化——以民间艺人郭太运为研究个案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一、引 言

二、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历史变迁

(一)年画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二)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的鼎盛与衰落

(三)民国初年至改革开放后木版年画状况

三、传统的手工制作包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一)手工制作的特点

(二)民间手工工艺蕴涵的民间文化

四、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蕴涵的民俗文化

(一)木版年画的形式与题材

(二)年画内容对民众的影响

五、对木版年画现状的认识

(一)在经济发展多元文化并存下年画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二)郭先生与年画相伴一生及年画对“春节”传统节日的意义

参考文献

附录 郭太运先生访谈内容

后记

展开▼

摘要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木版年画的源头,它开创了我国木版年画的先河,有着九百多年辉煌悠久的历史。被誉为中国木版年画之鼻祖。漫长的农耕社会,广大民众推崇的是农耕文化,形成和保留了丰富的活态文化遗产。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就是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有独特的民间艺术风格,是民众的精神寄托,而且也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媒体。年画是伴随民俗活动兴起的,它的内容反映百姓的民俗生活,蕴涵着本民族文化的丰富信息,充分体现了传统的中国民间信仰观、审美观、价值观。本文以访问民间艺人郭太运先生为个案,探寻木版年画的产生发展轨迹,从民间文化的角度,对木版年画每一步手工制作的工艺,以及年画的题材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并对木版年画在经济高速发展、多元文化并存的背景下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作出新的思考。
   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说明本文所关注的问题。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是我国传统文化之根,我们必须弘扬和发展。
   第二部分: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历史变迁。年画产生的社会背景是远古的先民认为万物有灵魂,对神灵的崇拜。由上古的祀门和挂桃人发展而来,历经汉代、唐朝到了宋代,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城市文化的兴起,雕版印刷的发明这些都为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初步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明清时期由于贾鲁河的开通,交通便利,使朱仙镇成为当时著名商贸重镇,木版年画达到了顶峰。民国时期至解放前,虽然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几经磨难,但年画与民俗生活紧密相联,从未中断,在开封又形成一定规模,成为年画的生产销售中心。“文革”期间,朱仙镇木版年画遭受灭顶之灾。改革开放后,木版年画又迎来新的转机。
   第三部分:传统的手工制作包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一)手工制作年画的特点。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历经数代,是无数民间艺人辛勤创造发展而来的。它继承了汉唐画风,画面构图饱满紧凑,线条粗犷,色彩艳丽持久,形象夸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年画制作过程始终是镂刻雕版,水印套色,不染不画。它的制作流程每步严谨复杂,很有讲究和技巧,与其他地区年画相比显示出不同的特点。
   (二)民间手工工艺蕴涵的民间文化。由民间艺人到民间工艺又联想到民间文化。本章节由五个方面从民间文化的角度去解读民间工艺。
   第四部分: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蕴涵的民俗文化
   (一)木版年画的形式与题材。年画的规格是就形式而言的,题材是就内容而言的。无论是形式还是题材都是民间文化的一种形式,而民俗文化才是年画的内核。
   (二)年画内容对民众的影响。从木版年画的题材内容来看,多是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小说、戏曲中人物等都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对百姓的民俗生活、民俗活动有很深的影响。通过过年张贴年画,表达了百姓对万物有灵的信仰,祈盼家宅平安,农事丰收,避邪纳福。年画还具有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
   第五部分:结语。通过对郭太运先生用毕生的精力来弘扬和发展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事迹,以及年画对“过年”传统节日的意义,进一步说明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发展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的重要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