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康德哥白尼革命的困境看马克思的哲学革命
【6h】

从康德哥白尼革命的困境看马克思的哲学革命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 言

一、康德哥白尼革命的相关背景

二、康德哥白尼革命的内涵及其困境

三、对康德哥白尼革命困境的解决和超越:马克思的哲学革命

结 论

参考文献

后 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本文的中心意图是通过对康德哥白尼革命的深入探究,并通过对其所蕴含的困境的分析,借以进一步彰显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意蕴。
   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对传统形而上学特质的分析进而展现康德哥白尼革命的相关背景,从而对哥白尼革命提出的动机和契机作了相关探究。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从表面上看,康德的哥白尼革命直接应对的是近代形而上学两大派别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困境;从根本上讲,康德哥白尼革命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形而上学固有的矛盾和问题。
   论文第二部分转入了对康德哥白尼革命的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内涵、实质及其困境。康德以自在之物与现象的二分作为开始,经过对感性知性能力的批判,又最终以“先验的自由”作为归宿和悬设,实现了形而上学的“哥白尼革命”。哥白尼革命以“人为自然立法”的方式不但充分彰显了人在知识建构中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其深层意蕴更是为人的自由提供了一个极为深刻的论证。“先验的观念性”使得“经验的实在性”得以可能,虽彰显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但这最终却是由以上帝作为悬设的“先验神学”予以保证;而对于传统形而上学所遗弃的感性世界的颠覆,却是通过追溯到先验的自我意识予以完成。这构成了康德哥白尼革命的困境。
   对这一困境的解决和超越的任务是由马克思的哲学变革所完成的,这构成了论文的第三部分。马克思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完成这一任务的。第一,完成了思维方式的变革,从而超越了康德在内的传统哲学的思辨的思维方式;第二,完成了理论主题的根本转换和理论向度的根本超越;第三,完成了哲学功能的根本变化,从而实现了由哲学由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现实跃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