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宋代尊号制度研究
【6h】

宋代尊号制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概念界定

(一)尊号的含义

(二)尊号的起源

(三)尊号的发展演变

二、研究现状及分析

三、选题意义

(一)历史意义

(二)学术意义

四、创新之处

(一)新领域

(二)新观点

五、研究方法

(一)实证法

(二)比较法

第一章 宋代尊号的程序和礼仪

一、宋代尊号的程序

(一)北宋尊号的程序

(二)南宋尊号的程序

二、宋代尊号的礼仪

(一)北宋尊号的礼仪

(二)南宋尊号的礼仪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宋代上尊号实践

一、北宋上尊号

(一)北宋皇帝上尊号

(二)北宋皇帝拒绝上尊号

(三)北宋后妃上尊号

二、南宋上尊号

(一)南宋太上皇帝上尊号

(二)南宋后妃上尊号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宋代尊号册宝制度

一、宋代尊号的册宝规制

(一)北宋尊号的册宝规制

(二)南宋尊号的册宝规制

二、宋代尊号册宝的内容

(一)北宋尊号册宝的内容

(二)南宋尊号册宝的内容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宋代尊号受册实践

一、北宋皇帝尊号受册

(一)宋太祖尊号受册

(二)宋太宗尊号受册

(三)宋真宗尊号受册

(四)宋仁宗尊号受册

(五)宋英宗尊号受册

二、南宋尊号受册

(一)宋高宗及吴皇后尊号受册

(二)宋孝宗及谢皇后尊号受册

(三)宋光宗及李皇后尊号受册

(四)宋宁宗杨皇后尊号受册

(五)宋理宗谢皇后尊号受册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宋代尊号制度评价

一、宋代尊号制度的特征

(一)两宋上尊号的特征

(二)两宋尊号程序与礼仪的特征

二、宋代尊号制度的作用

(一)宋代尊号制度是维护等级制度的工具

(二)宋代尊号制度是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三)宋代尊号制度是稳定政局维护皇权的手段

(四)宋代尊号制度与官员的仕途密切相关

三、宋代尊号制度的影响

(一)宋代尊号制度与政治时局密切相关

(二)宋朝尊号制度对辽夏金的影响

(三)宋代尊号制度对元明清的影响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

征引论著

致谢

展开▼

摘要

皇帝尊号自秦始皇始。秦至隋,尊号前面没有修饰语,它既代指皇帝称帝或登基,又代指太上皇、皇太后及其谥号。这一时期对象复杂,尊号含义多变,没有形成固定的尊号制度。从唐代开始在皇帝前面加修饰语,唐玄宗以后逐渐形成制度。此后,尊号制度在显示出不同朝代独具特色的同时,也渐趋于完善。宋代尊号制度在中国古代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北宋前五位皇帝接受尊号,宋神宗谦冲务实,终身不受尊号,宋哲宗、宋徽宗延续此例。宋徽宗当太上皇帝后,宋钦宗为表孝道,开始上尊号,从此拉开了南宋皇帝为太上皇帝、太上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上尊号的序幕。北宋后妃尊号不在皇太后、太皇太后前面加修饰语,唯宋真宗刘皇后除外。北宋与南宋上尊号情况虽各有特色,但有相似之处。北宋帝、后的受册以乾德元年的尊号受册为标准;南宋太上皇帝及帝后受册以绍兴三十二年的尊号受册为模板。南宋上尊号对象较北宋复杂且程序繁琐。宋代严格规定尊号册宝的材质、尺寸大小和内容。宋朝尊号与辽国尊号字数、对象上有所区别。金国尊号多效仿于宋朝。宋代尊号与唐代尊号极为相似。
  宋代尊号与当时政治时局密不可分,国势强盛则上尊号风气盛行;国势衰弱则上尊号风气衰弱。宋代尊号是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宋代尊号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最高统治者宣扬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力与威严的工具,又是巩固统治地位的有效手段。它既能助长君主狂妄自大的骄逸心态,又能滋长文武百官献媚取宠的不良风气。这种尊号制度,在北宋是大臣对皇帝歌功颂德、阿谀奉迎的象征性追加,是统治阶级的必然产物;在南宋是皇帝对太上皇等形式上的追加,是尊号的新型发展,这种发展模式为后世所沿用。可见,宋代尊号上承唐代下启元明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