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运用新媒体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6h】

运用新媒体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1.对新媒体概念及相关理论的研究

2.关于新媒体对大学生影响的研究综述

3.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研究方法

2.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一、新媒体概述

(一)新媒体的概念及类型

1.新媒体的概念

2.新媒体的类型

(二)新媒体的主要特征

1.信息内容的海量性与多元性

2.信息分享的即时性与灵活性

3.交流方式的虚拟性和隐蔽性

4.传播主体的平等性与交互性

5.使用方式的短时性与高频性

二、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海量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1.扩展新鲜、多样的教育资源

2.传承和发扬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二)灵活性创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平台

1.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提供了新平台

2.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搭建了新平台

(三)隐蔽性和交互性增进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亲密关系

1.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把握学生思想动向

2.增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平等交流

(四)即时性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2.扩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盖面积

三、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出了挑战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受到挑战

1.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受到冲击

2.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提出新要求

(二)虚拟性和隐蔽性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1.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引导的难度

2.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3.给大学生现实人际交往带来冲击

(三)平等性对教育者的权威地位带来了挑战

(四)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到了的挑战

四、运用新媒体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一)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1.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理念

2.确立“双主体”的教育理念

3.确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

(二)媒介素养教育

1.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教育

2.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建设

1.加强高校校园网络建设

2.加强高校网络论坛建设

3.加强网络通讯建设

4.加强即时交互平台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多的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带来了极大改变。作为一个年轻且充满活力的群体,大学生对新生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对新事物的掌握能力远远高于其他群体,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形态,给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知识、了解世界的开放的平台,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这些便利条件同样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分析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进而探索出运用新媒体来增强其实效性的途径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基于对现有理论成果的研究和多角度分析,本文从新媒体的表现形式出发将新媒体划分为门户网站、网络社区、网络通讯工具、即时分享平台四种类型,并据此归纳出新媒体的主要特征:信息内容的海量性与多元性;信息分享的即时性与灵活性;交流方式的虚拟性和隐蔽性;传播主体的平等性与交互性;使用方式的短时性与高频性。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广阔的载体平台,对这一平台的运用增进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亲密关系,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但同时由于新媒体的特殊性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教育者的权威地位及教育模式面临着极大挑战,增加了工作难度。文章最后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索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把“以人为本”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理念,确立“双主体”、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大力加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媒介素养教育,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特别是要加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新媒体平台的使用力度,发挥新媒体的作用,以此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