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898~1927:西方文学理论早期引介研究
【6h】

1898~1927:西方文学理论早期引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言

第一章 从滥觞到繁荣:西方文学理论通向中国之路

第一节 “西学东渐”与西方文学理论引介的缘起

第二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西方文学理论引介的繁盛

第二章 从“归化”到“异化”:西方文学理论引介的范式转换

第一节 “归化”:作为范式的存在

第二节 “异化”:作为阐释策略的浮出和通行

第三章 从破坏到建设:西方文学理论引介的总体特征和指归

第一节 以“鲁莽疏阔”之手段,“烈山泽以辟新局”

第二节 以西方文学理论为范型,构筑文学批评的础石

余言

附录

附录A:1898~1915年间所刊有关西方文学理论引介主要篇目

附录B:1915~1927年间出版的主要西方文学理论译著、论著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二十世纪应该被称为“批评的时代”。“这时,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文学批评的突然泛滥,而且文学批评达到了一种新的自觉,一种更加重要的社会地位”。——这是雷内·韦勒克(René Wellek,1903-1995)在二十世纪尚未结束之时对西方文学批评所作的观察和判断。然而,移来用作对中国二十世纪文学批评的描述和总结亦相当妥帖。当然,整个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评一直处于接受和吸收西方各色理论思潮的震荡阶段。但不管是从中国文学批评源远流长的历史来看,还是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进程来看,蓬蓬勃勃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都称得上是时代的“宠儿”。那么,这一“批评的世纪”的大幕是如何徐徐拉开的呢?
  晚清之际,来自西方的现代性挑战,开启了中国无可抗拒地走向谋求现代化的道路。在以引进西学、学习西方、改革弊政、启迪民智、改良社会为基本取向的现代化运动中,西方文学和文学理论传入中国,并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由是,中国文学批评改变了它的走向和质地,开始了一段崭新的生命历程。五四时期,随着外来新源流的不断汇入,离开了传统的中国文学批评渐行渐远,并拥有了自己独立的品格。正是西方理论资源的引入、接受和整合,使得中国文学批评走向现代形态成为可能。
  本论文的主旨是以西方文学理论的译介实践为依据,尝试描绘出晚清至五四时期西方文学理论在中国语境中的传播轨迹,分析这些西方文学理论的引入对中国文学批评现代性蜕变所产生的影响,并反思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在危机与抗争中的积极回应和艰难拓进。具体安排如下:
  首先,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追溯西方文学理论进入中国的足迹。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翻译和绍介同历史的、社会的特殊变迁和文化思潮的更迭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但一定的历史和社会环境及文化思潮的变动对译介活动的影响和制约又是不可避免的,这于西方文学理论的早期引介则是比较显明的。伴随着来势汹汹的西潮和中华民族的全面危机,西方文学理论经由梁启超的介绍登陆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则把西方文学理论的输入逐步推向繁荣。不同的文学社群以开放的气度和胸襟自觉地、有目的地选择译介不同的西方文学理论,从亚里斯多德的《诗学》到不同文学思潮流派的主张和方法,共同成为现代文学批评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
  其次,探究西方文学理论在中国的早期引介所存在的两种主导阐释模式。尽管翻译在穿越两种不同的语(言)(之)境后必然带来意义的衰减或增值,但译介主体的文化立场以及由此所体现出的阐释策略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翻译文本所能抵达的理想境地。“以本国之义理,拟配外来思想”,这一被称为“格义”的佛经译解方式,为严林一代人所承续。在他们典雅通畅的思想和文学译本中,诸种本土价值观念被植入其间,并消解了本源话语的味道。年轻的五四一代则试图建立起另外一种能够对抗“中国化”的翻译模式,旨在倡导通过富有张力的表述语言传达出西方文学和诗学的“陌生性”和“外来性”,并进而塑形中国的新文学和构筑新的话语体系。
  再次,勾勒西方文学理论输入在晚清和五四时期呈现出的不同风貌。对于在甲午战火的余殃中成熟起来的一代而言,敞开胸怀拥抱西洋文明所面对的最大挑战无过于传统的顽强难变。所以,他们在最初往往抱着“破坏主义”的态度,借助他们所“把握”的西方理论,颠覆了古典文学和文论的根本合法性,并开启了一条通向现代之路。然而,他们所留下的充斥着空白和讹误的精神遗产自然不能让五四的一代餍足。新的一代的出发点应该是一种渴望,渴望建立一套全新的言说系统,并藉此去理解不断变化着的种种文学现象。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西方文学理论在中国真正扎下根来并成为批评话语的支柱。
  自晚清至五四时期,文学的变革几乎一开始就是一场文学批评的运动,有了文学批评的引领和导航,才有了新的文学的安全着陆。作为一种迥异于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话语方式,西方文学理论成了它的主要源泉。当我们检视百余年来中国文学批评的演进,不难发现,西方文学理论译介的高峰期同时也是文学批评的活跃期和繁盛期。在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型和建构过程中,西方文学理论成为赋予其活力,推动其变迁的主导力量。尽管,面对中西文化的巨大反差,总体而言,译介者对西方文学理论缺少足够的焦虑感,因而缺少批判性审视,缺少对接性研究,缺少综合与超越。然而,无论如何,要完整地认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发生、发展,离开对西方文学理论引介的具体考察则是不可想像的。尤其是西方文学理论的早期引介,关涉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许多重要问题的彰明,且对今天熔冶中西的文学批评重构启示颇多,所以有必要对之作新的理解与剖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