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教学衔接的研究
【6h】

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教学衔接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课题研究理论基础

2.1 心理学依据

2.2 “发现学习”理论

2.3 教学理论

2.4 教学最优化理论

第三章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第四章 《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和《大学物理基本要求》的比较

4.1 中学物理课程性质与大学物理课程性质的对比

4.2 高中物理课程培养目标与大学物理课程培养目标的对比

第五章 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的比较

5.1 高中物理教学手段与大学物理教学手段的对比

5.2 高中物理教学教法与大学物理教学教法的对比

5.3 高中物理课程内容与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的对比

5.4 高中生物理学习特点与大学生物理学习特点对比

第六章 影响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衔接的因素分析

6.1 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学习内容难度及广度差异

6.2 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教材设置的差异

6.3 中学物理及大学物理学习环境的差异

6.4 中学生与大学生学习习惯的差异

6.5 培养目的的差异

第七章 如何增强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教学的衔接性

7.1 中学物理课程教学手段的改革

7.2 物理课程教学教法的改革

7.3 组建学生社团、物理兴趣小组、将物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7.4 课堂模式的改革

参考文献

附录A 当前所用的大学物理课程及教材一览

附录B 调查问卷(高中学生)

附录C 调查问卷(高中教师)

附录D 调查问卷(大学生)

致谢

展开▼

摘要

物理学拥有一套完整、独特的理论知识和思想方法体系,是一门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科学。物理学科的思想和方法,对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近些年来,在科技、生活、经济等领域,物理学均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物理学充当着整个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引导者。物理学的发展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进步完善,更关乎于人类社会进步的速度和方向。
  我国的物理学教育从义务教育八年级便开始,基础教育中学习物理学的时间占据5年时间,物理学科在学校学科设置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由中学阶段进入大学后,对物理课程的学习无法做到平稳衔接,在大学物理学习中容易出现盲区或鸿沟。本文通过调查,总结出出现此类现象的原因所在,并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经历,对当前中学阶段的物理教学提出具体措施,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创新实践能力,使其在进入大学后更好地完成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
  物理课程的衔接,不仅仅是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内容上的衔接,还要求学生在学习方法、性格特点、思维模式等方面加以改变和提升,才能更好地适应和接受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虽然当前中学阶段的物理教学仍旧以筛选和选拔为主要目的,但教师在教法上的适当改变和调整,不仅仅能够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同时在学生个性培养和能力提高方面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对中学物理和大学物理的不同模块对应内容分析之后,针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如何做好与大学教学相衔接,以培养出适应性更强,接受能力更强的学生为目标,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