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近代上海书画助赈研究(1878-1927)
【6h】

近代上海书画助赈研究(1878-1927)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创新点

三、研究界定

四、研究思路及不足

第一章 书画界行善的渊源

一、古代书画界的行善活动

二、书画界行善的必要因素

三、书画界行善的助推力

第二章 上海书画助赈兴起的客观环境

一、近代中国的社会危机

二、晚清慈善事业的发展

三、近代上海的城市环境

第三章 上海书画助赈的初兴(1878-1907)

一、书画助赈的主体

二、书画助赈的程序

三、书画助赈引起的社会反响

四、书画助赈初兴的特点

第四章 上海书画助赈的相对成熟(1907-1927)

一、书画助赈主体的成熟

二、书画助赈运作的成熟

三、书画助赈对象的扩展

四、书画助赈的个案——湘赈书画展览会

第五章 近代上海书画助赈的评价

一、书画助赈与近代慈善事业

二、书画助赈与近代上海城市文化

三、书画助赈与书画界的近代转型

四、书画助赈的时代局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书画界的行善活动,古已有之。书画品的价值和逐步完善的书画市场成为书画家行善的必要因素。以文人士大夫为主的书画家群体,深受儒家、佛教等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具有行善积德的观念。晚清以降,严重的社会危机促动近代慈善事业的转型,灾民、难民的艰难处境引发社会各界的同情之心。伴随新型慈善方式的传入、助赈群体的扩大,书画家也希望以义卖书画的活动参与社会事务,提高其身份地位。近代上海特殊的城市环境亦为书画助赈的开展及推广提供保障。
  近代上海书画助赈是在“丁戊奇荒”的背景下发起的,从初兴到成熟共经历两个阶段。1878—1907年,书画助赈初步兴起,大批个人及社团踊跃活动。筹资方式主要以润资助赈为主,通常经过发布启文、标明润例、交易书画、分配润资、公布清单等程序。此期,助赈者注重利用报刊等媒介进行宣传;在报刊、慈善组织等中介的推动下,书画助赈得到迅速传播;但因其批量化生产,造成助赈书画品简单、价格低廉的特点;不够严密的组织体系与监督机制引发社会质疑。
  1907—1927年,上海书画助赈逐步走向成熟,成为公益活动的重要筹资方式。参与者不乏社会名人,他们积极担任书画助赈的倡导者与组织者。豫园书画善会、海上书画题襟馆等长期慈善性书画社团的出现,进一步推动助赈活动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式化,成为书画助赈成熟的重要标志。除此之外,同乡会、中国红十字会等其他慈善团体也积极组织书画助赈。此期,上海书画助赈的运作更趋成熟,动员手段趋于多样化,大型展览会等新型集资方式提高了助赈的有效性,组织与监督机制也日臻完善。救助对象由灾民、难民,扩展到贫民、孤儿、妇女、伤兵、工人等大批弱势群体。1923年,书画界还展开了对日本震灾的救援,表现出浓烈的人道主义色彩。
  作为中国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上海书画助赈顺应了历史的潮流,从无序到有序,日臻完善,逐步发展成一种为社会大众所认可的筹赈方式。作为新型的筹资方式,上海书画助赈与近代中国慈善事业、上海城市文化、书画界的转型等方面都存在双向互动的关系。但是,其批量化创作,势必会影响书画专业化的发展。另外,组织性不强、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的特点为沽名钓誉者提供了便利。总而论之,近代上海书画助赈尽管存在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如若从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其在中国近代社会文化的变迁中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

著录项

  • 作者

    高俊聪;

  •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南大学;
  • 学科 中国史、中国近现代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郭常英,闵杰;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D632.5-09;C913.7-09;
  • 关键词

    近代慈善事业; 上海; 书画助赈; 行善活动;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