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葛洪《神仙传》神仙形象研究
【6h】

葛洪《神仙传》神仙形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一、葛洪与《神仙传》

二、葛洪《神仙传》研究现状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神仙观念与神仙形象的产生

第一节 神仙观念的发展

一、长生渴望与神仙观念

二、神仙思想的流行

第二节 神仙形象的出现与仙传的集结

一、神仙形象的出现

二、仙传的集结

第二章 《神仙传》神仙故事来源与分类

第一节 《神仙传》神仙材料的来源

一、史传、诸子人物的改造

二、神仙传说的收集和整理

第二节 《神仙传》的神仙分类

一、按身份分类

二、按仙品分类

三、按成仙法术分类

第三章 《神仙传》中的神仙人物

第一节 神仙人物的形貌呈现

一、仙容——超凡的容貌

二、仙法——奇特的法术

三、仙行——独特的行为

四、仙境——不同的生存环境

第二节 神仙人物的角色认知

一、神仙的角色认知

二、神仙的态度企向

第四章 《神仙传》神仙形象塑造

第一节 《神仙传》的人物描写

一、外貌描写

二、语言描写

三、动作描写

四、心理描写

五、行为描写

第二节 《神仙传》的情节描写

一、正面描写

二、侧面描写

三、场面描写

四、细节描写

第三节 《神仙传》的叙事手法

一、正叙

二、插叙

三、平叙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魏晋时期是道教发展史当中的特殊时期,神仙道教是魏晋时期独具特色的道教形式,它是士族文化的产物。葛洪为魏晋时期神仙道教奠定了理论基础,葛洪的《抱朴子内篇》,集神仙思想之大成,建立起相对完整的道教神仙体系。为了进一步证实葛洪“神仙存在、神仙可学、敬仙有报”的思想,也为了方便道教的进一步传播,葛洪编纂了《神仙传》十卷,塑造了一系列可感、可见、可供传播的神仙形象。但一直以来,有关于葛洪《神仙传》的独立研究较少,多数是在魏晋时期的道教发展的叙述中一带而过,对《神仙传》文学性方面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从文学本体出发,着重论述了《神仙传》在神仙人物塑造方面的特点,具体章节安排如下:
  本文共分四章,包含绪论和结语,试图较为系统全面地构建出葛洪《神仙传》神仙人物形象的塑造框架。
  绪论,介绍了葛洪的生平、对《神仙传》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与综述、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神仙观念与神仙形象,分为神仙观念的发展、神仙形象的出现与仙传的集结两节内容。从《神仙传》的上承入手,捋顺在葛洪《神仙传》问世之前道教思想和道教文学的发展情况。
  第二章,《神仙传》神仙故事来源与分类,分为《神仙传》神仙材料的来源和《神仙传》的神仙分类两节内容。《神仙传》材料来源于史传、诸子百家的记载以及仙经、传说两个途径,根据神仙身份、仙品及成仙途径的不同,可以将神仙进行分类以便进一步的研究。
  第三章,《神仙传》中的神仙人物,分为神仙人物的形貌呈现和神仙人物的角色认知两节,分别从神仙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分析神仙形象的呈现。通过对仙容、仙法、仙行和仙境四个方面对神仙的外在形象进行分析,塑造了神仙外貌上的“仙”,能力上的“仙”等。内在形象突出了神仙的性格形象,也为修道者的修仙道路提供了方向。
  第四章,《神仙传》神仙形象塑造,从人物描写、情节表现和叙事手法三个方面对葛洪塑造神仙形象的方法进行分析。
  结语,总结概括全文,从立意、写作目的、道教地位、道教文学地位、影响和传播五个方面入手,说明《神仙传》的文学研究具有价值且依然存在发展空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