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小学历史教育状况研究——基于《中华教育界》为主的考察
【6h】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小学历史教育状况研究——基于《中华教育界》为主的考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 创新之处

第一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小学历史教育发展

一、 三民主义教育宗旨的确立

二、 学校教育制度的演进

三、 十年间中小学教育概况

第二章 关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小学历史教育的研究

一、 中小学历史教学的目的与意义

二、 中小学历史教材的选择

三、 中小学历史教学原则

四、 中小学历史教学方法

第三章 1929年中学历史暂行课程标准与现行历史课程标准的对比

一、 指导思想

二、 文本内容

三、 课程目标

四、 结构内容

第四章 国民政府时期中小学历史教育对当今的启示

一、 国民政府时期中小学历史教育的弊端及原因分析

二、 民国中小学历史教育对于当代历史教育的启发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华教育界》对于这一时期的历史教育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学历史教育,包括教学目标、教材、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在内的四个方面。
  通过对《中华教育界》的分析,基本可以整理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37年)历史教育的大致状况。总体来看,民国时期学者主要关注的问题有三个:第一,历史教材的内容应当如何选择。事实上这一问题是站在教材编写者以及历史教师的角度来考虑的。也有学者对于彼时的历史教材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提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改进的方法。第二,历史教学方法的运用。虽然这一时期西方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不断传入,但就所收集的资料和分析结果来看,历史教育方法并未受到新式教学方法太大影响,仍旧以传统的讲授法作为基本方法。第三,提出时事教学原则和恢复民族自信心原则。这主要是由于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加深,抗战救国和民族复兴成为时代的主题。历史教学从现实出发,担负起复兴民族的责任。然而以上三者之间并非完全割裂开来,而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如历史教材的选择要立足现实,要能体现时代发展要求。在特殊历史时期,历史教材的选择就要遵循着恢复民族自信心的原则,历史教学方法也应当与时俱进。但是这一时期的历史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学生的历史程度低下,实际学习效果与课标规定的学习目标之间存在差距。彼时的学者也纷纷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挖掘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除了历史学科不受重视,在中学教学体系中处于边缘位置以外,历史教材的编写质量参差不齐,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够,历史教学改革过于理想化等等也是重要因素。
  作为中国近代教育期刊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期刊之一,《中华教育界》集中反映了民国时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状况。教育有其本身的延续性和传承性,因此,透过《中华教育界》来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学历史教育状况的目的在于“以史为鉴”,为促进当今中学历史教育的发展提供一种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