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黄芪注射液对大鼠睾丸扭转复位后保护作用的研究
【6h】

黄芪注射液对大鼠睾丸扭转复位后保护作用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单侧睾丸扭转对对侧睾丸影响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睾丸扭转是临床急症,好发于青春期前后的青少年,需行睾丸早期复位以挽救睾丸,然而,复位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睾丸萎缩乃至生精功能低下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近来研究发现生精功能损伤与复位后再灌注睾丸中活性氧的产生所致,活性氧族包括过氧化氢(H<,2>O<,2>)、羟基(-OH)、超氧基团(O<,2><'->)等,它们引起细胞膜和线粒体膜脂质过氧化,从而破坏膜的完整性,增加膜的通透性,进而引起睾丸生精细胞损伤及凋亡<'[1]>。扭转一侧睾丸除了造成患侧组织的直接损伤以外,还会导致对侧睾丸的交感性损伤<'[2]>。对侧睾丸损伤的机制可能与对侧睾丸的缺血再灌注、免疫因素、神经体液因素、血睾屏障有关。本实验通过睾丸扭转复位动物模型的建立,旨在探讨黄芪注射液对Wistar雄性大鼠睾丸扭转复位后的保护作用,以研究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损伤过程中相关酶及产物等生化指标的变化,以及生精细胞凋亡情况的变化,为临床工作中的睾丸扭转患者减轻睾丸损伤及保护生精功能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和理论依据。 方法:40只成年(6-8周)健康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睾丸扭转假手术对照组(A组)、睾丸扭转复位组(B组)、睾丸扭转复位+单次黄芪注射液治疗组(C组)、睾丸扭转复位+多次黄芪注射液治疗组(D组)4个组,每组10只。建立单侧睾丸扭转复位模型。单侧睾丸扭转复位模型采用Tumer 法<'[3]>建立:2%戊巴比妥钠(50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下腹小切口,游离左侧睾丸,切断睾丸引带,分离周围筋膜至附睾头。A组:左侧阴囊切开,游离暴露睾丸,依扭转模型随意搬动,但不予扭转,阴囊缝合关闭。B组:左侧睾丸顺时针绕精索旋转720°,肉膜白膜缝合固定以防止自动复位,阴囊缝合。扭转6h后复位固定。C组:方法同B组,于扭转复位前30min(即扭转后5.5h)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3g/kg)。D组:方法同B组,除于扭转复位前 30min 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外,还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lg/kg)。扭转复位术后7天切取双侧睾丸分别留取组织匀浆和石蜡切片的标本待检测。睾丸组织石蜡包埋切片用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嘧啶三磷酸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生殖细胞凋亡,光镜下每张切片选取5个视野(×200),计数100个细胞,求得阳性细胞百分率得到凋亡指数。化学比色法测定睾丸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 以上结果均采用X±s表示,所有数据均在微机上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方法:方差齐性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值<0.05定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双侧睾丸均显示:1睾丸扭转复位+单次黄芪注射液治疗组与睾丸扭转复位组比较:SOD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MDA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生精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 2 睾丸扭转复位+多次黄芪注射液治疗组与睾丸扭转复位组比较:SOD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MDA 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生精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扭转复位+多次黄芪注射液治疗组与睾丸扭转复位+单次黄芪注射液治疗组比较SOD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MDA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生精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 4 睾丸扭转复位组、睾丸扭转复位+单次黄芪注射液治疗组、睾丸扭转复位+多次黄芪注射液治疗组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SOD含量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生精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结论:1 黄芪注射液可减少大鼠睾丸扭转复位后的双侧睾丸生殖细胞凋亡,对扭转复位后睾丸生殖细胞有保护作用。 2 黄芪注射液可能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及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从而减轻大鼠睾丸扭转复位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