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梗阻性黄疸时大鼠肾脏微循环变化及前列腺素E1干预的实验研究
【6h】

梗阻性黄疸时大鼠肾脏微循环变化及前列腺素E1干预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梗阻性黄疸与肾损伤机制研究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梗阻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OJ)是临床胆道外科常见病,是由肝内毛细胆管、小胆管、肝胆管、肝总管或胆总管的机械性梗阻所致,并且是造成肾功能损害的高危因素。早在1970年Wardle等首先揭示了OJ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后,对炎症反应启动者内毒素激活的炎症效应细胞(如粒细胞、巨嗜细胞等)释放的细胞因子研究受到了普遍关注:其后Lucenaml等从血容量减少角度探讨梗阻性黄疸患者易发生肾功能衰竭的原因,进而从微循环角度,在分子水平上开发新药,进一步认识OJ发生后肾脏损伤机制,基因靶向治疗,成为基础、临床研究新热点。 本实验通过结扎大鼠胆总管,制造梗阻性黄疸(OJ)大鼠模型,并进行肾脏微循环的观察及肾功能、SOD、MDA的检测判断肾损伤程度,选用前列腺素E(Lipo-PGE1)对OJ肾脏微循环进行干预,旨在从微循环角度研究OJ并发肾损伤的发病机制,并探讨前列腺素E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理,为OJ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选雄性SD大鼠72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成9组,每组8只,包括:假手术3、7、10天组(A组),同时(A)组亦作为实验对照组;梗阻性黄疸后3、7、10天组(B组);梗阻性黄疸(OJ)加前列腺素E干预3、7、10天组(C组);OJ实验组(B,C组)经手术人工结扎胆总管;A组胆总管不结扎,仅翻动胆总管;治疗组给予相应药物。动态观察记录各组各时(3d、7d、10d)大鼠肾功能、肾脏的大体变化;肾脏微血管形态(毛细血管清晰度,毛细血管、微静脉管径);微静脉血流状态(血流速度、细胞流动状态、细胞凝集);毛细血管周围状态(出血、渗出变化);检测肌酐(Cr)、尿素氮(BUN)、总胆红素(TBIL)变化;(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变化:肾脏微循环灌注及肾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1 B组肾脏周围血管出血、渗出,血清Cr、BUN、TBIL、MDA值,肾脏病理评分增加:肾脏毛细血管管径、微静脉管径,毛细血管、微静脉清晰度、流速降低,与A,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与B组比较,C组肾脏的大体变化减轻;肾毛细血管微静脉管径增粗(P<0.05);毛细血管周围血管出血、渗出减轻(P<0.05);Cr、BUN、TBIL、MDA值降低(P<0.01),肾脏病理评分值降低(P<0.05):肾脏毛细血管微静脉清晰度、微静脉流速增加。 3.各组间各时点组比较: SOD于7、10天时干预组(C组)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MDA、Cr、BUN、TBIL值于7、10天时干预组(C组)低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除SOD在各时点B组均低于A组外,各指标在各时点B组均高于A组;肾脏组织病理观察及评分增加。 结论: 1.经结扎大鼠胆总管可成功制备OJ动物模型,此实验方法稳定,重复性好。 2.OJ时,肾脏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微循环障碍,表明OJ时存在明显的肾脏等器官微循环障碍。 3.除SOD在各时点B组均低于A组外,各指标在各时点B组均高于A组,说明梗黄时肾脏功能受损。 4 应用Lipo-PGE1组使大鼠肾脏组织病理改变减轻。 5 应用Lipo-PGE1后各时点组大鼠血清Cr、BUN、TBIL水平降低,使肾脏功能得到改善。 6 应用Lipo-PGE1组使大鼠肾组织SOD水平较对照组升高、MDA水平较对照组降低,使肾脏损伤程度减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