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电镜结构及免疫组化研究
【6h】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电镜结构及免疫组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Central Nervous SystemHemangioblastomas)的组织学起源及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在血管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在肿瘤发展过程中的病理生理意义。 材料与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3年6月-2007年6月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30例血管母细胞瘤病人(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的手术标本,年龄15-68岁,平均年龄为32.47岁。另取颅脑损伤后开颅减压手术中切除的正常脑组织10例作为对照。根据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将肿瘤的大体表现分为三型:S型(mainly solid type),以实体肿瘤为主要表现;SC型(mainly solid tumor with macroscopic cysts),有较大的实体肿瘤,同时也伴有明显瘤囊形成;C型(mainly cyst type),以一个较大瘤囊形成为主要表现,肿瘤本身仅表现为囊壁的瘤结节。肿瘤组织标本采用ABC免疫组化的方法来检测标本微血管内皮细胞上Occludin的表达。 免疫组化结果判定,根据标本微血管内皮细胞阳性率,将免疫组化结果分为3级:阴性,标本中微血管内皮细胞阳性率≤5%;弱阳性,5%<标本中微血管内皮细胞阳性率<30%;强阳性,标本中微血管内皮细胞阳性率≥30%。结果采用Spearman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免疫组化法对30例血管母细胞瘤及10例人正常脑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分布表达进行检测,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结果分析,其中5例HBs进行电镜观察。 结果: 1.0ccludin在血管母细胞瘤及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Occludin蛋白在10例正常脑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其显色程度相对较弱,在其正常微血管内皮细胞胞浆中可见有浅黄色细颗粒,染色偏淡,为中等阳性(++)。在血管母细胞瘤患者中10例S型及4例SC型患者标本中均可检测到明显的Occludin表达。16例C型患者标本均表现为Occludin弱阳性。成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瘤囊表现程度与Occludin表达程度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0.732,P=0.016,n=11)。Occludin在血管母细胞瘤中主要在其微血管内皮细胞胞浆中表达,尤其在一些分化趋向于较成熟的微血管内皮细胞中明显呈高表达,表现为在内皮细胞胞浆中有棕褐色粗大颗粒,染色深,阳性细胞数多中等阳性(++)~强阳性(+++)。部分在间质细胞胞浆中也有表达,但显色程度较浅,为浅黄色,而且阳性细胞数相对较少。经X2检验显示,Occludin在血管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分布与显色程度与正常对照组(P)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0.52,P>0.05)。 2.电镜观察:在低倍镜下可见HBS的血管由内皮细胞和周细胞组成,基质细胞位于血管之间。内皮细胞呈扁平形,较幼稚,细胞核较大,染色淡,胞浆内可见到Weibel-Palade小体。周细胞位于内皮细胞外侧,靠近血管腔,体积较内皮细胞小,核呈卵圆形,细胞浆较少,细胞周围有一层完整的基底膜包绕。基质细胞呈椭圆形,表面不规则,细胞核大,染色浅,细胞浆中有丰富的脂滴,未见到Weibel-Palade小体。 结论: 1、脑内微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低表达或过表达均与血管母细胞瘤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1.1、脑内微血管内皮细胞Occludin的表达降低可能与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瘤囊的形成有关。肿瘤发展过程中,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的破坏可能是成血管母细胞瘤瘤囊形成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 1.2、肿瘤发展过程中,增加的Occludin可能反而破坏了结构,也可能增强了通向核内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导致转录增加,促进肿瘤生长。 2、电镜观察肿瘤有可能起源于血管周细胞。通过电镜观察发现,间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周细胞有密切关系。偶然发现在血管腔内有间质细胞,以及间质细胞含有Weibel-Palade小体(该小体大量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内),认为间质细胞有形成血管的能力,能构成完整的毛细血管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