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
【6h】

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脑卒中与焦虑抑郁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脑卒中是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症状、体征的临床事件,其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脑卒中发病较急,患者往往对突如其来的躯体功能障碍引起日常生活自理困难难以接受,加上害怕和担心预后不好,易产生焦虑、抑郁、悲观、失望等心理反应,在心理反应中又以焦虑抑郁最为常见。卒中后焦虑抑郁患者大多数不能主动配合治疗,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而且增加了脑卒中的病死率。为此,本研究对100例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调查分析,以了解患者卒中后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并针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进行了综合性的护理干预,为心理评估和护理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选自2008年3月~2008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00例,同时符合如下标准:起病1周以内经头部CT或MRI证实的脑卒中患者,符合1995年10月中华医学会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研讨会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相关诊断标准;意识清楚,无智力障碍,能正常交流并完成量表的评定;年龄<80岁;近1年内无重大精神创伤史、无酗酒史、无重大复杂的医疗事件(如心肌梗死,大手术);既往无卒中病史、无精神病史、近期内无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摄入史;无其他严重的躯体疾病,如心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肿瘤等恶液质等。采用Zung'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于患者入院时进行测评,调查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采用问卷式的调查方法进行调查,由研究者负责评定,评定前向患者讲清检查方法和各项含义,取得病人的理解后方可填表评定。自评量表由患者独立完成,若患者文化程度低不能读懂量表内容或活动不便不能独立完成量表的,则由研究者在旁边解释并协助完成。根据SAS、SDS及SCL-90测评结果分析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对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自理能力、自理程度及卒中性质与卒中后焦虑抑郁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将测评结果与国内常模比较。患者出院后以电话随访的形式进行护理干预,在综合护理干预3个月后,应用SAS、SDS和SCL-90再次进行评测,比较护理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及SCL-90测评结果有无显著差异,并与国内常模比较。护理干预前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护理干预后发放问卷88份,回收问卷84份,有效回收率为95%。
   结果:⑴脑卒中患者SAS、SDS评分结果:脑卒中患者存在焦虑状态38例(38%),其中轻度焦虑23例,中度12例,重度3例;抑郁状态50例(50%),其中轻度抑郁30例,中度15例,重度5例。⑵脑卒中患者不同相关因素SAS、SDS评分比较:脑卒中患者SAS、SDS评分:年龄≤60岁、女性、文化程度低、不能自理、完全依赖患者SAS、SDS评分分别高于年龄>60岁、男性、文化程度高、能自理、部分依赖患者,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出血性与缺血性患者间SAS、SD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⑶脑卒中患者SCL-90因子分评定结果显示:心理干预前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躯体化、人际关系及恐惧等因子分值与国内常模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强迫、敌对性、偏执及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值与国内常模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心理干预后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等因子分值与干预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经过健康教育与综合性心理干预后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因子分值显著降低。
   结论:脑卒中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感;不同程度、不同特征的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的程度不同,年龄小、女性、文化程度低、不能自理、完全依赖患者SAS、SDS评分分别高于年龄大、男性、文化程度高、能自理、部分依赖患者,且有显著性差异;出血性与缺血性患者间SAS、SD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护理干预缓解和改善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感的目的,帮助患者尽早摆脱疾病的困扰,提高治愈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