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多层螺旋CT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6h】

多层螺旋CT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多层螺旋CT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对肺癌诊断价值的相关影像学评价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81例肺部长有肿块或结节的患者,对本研究所有81例患者进行MSCT成像及后处理技术检查,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技术、最大密度投影(MIP)、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SSD)技术和容积再现(VR)技术等。65例进行了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CTVB)检查,43例进行了肺动脉三维CT血管造影(CTA)。46例怀疑中央型肺癌的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分析48例中央型肺癌患者的MSCT成像及后处理技术诊断结果与行支气管镜检查的46例中央型肺癌患者的诊断结果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再分别计算81例患者在单纯应用常规胸部CT横断面与联合MSCT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后的影像诊断结果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并比较两者的差异;在15例周围型肺癌的各种基本恶性征象的显示率方面,对比分析常规胸部CT横断面在联合MSCT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前后有无统计学差异。最后,总结探讨MSCT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在肺癌诊断方面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结果:最后确诊结果是良性肿块或结节患者18例,恶性63例。所有63例恶性患者得到纤维支气管镜、CT引导下穿刺术或外科手术术后病理结果证实。63例恶性肿块或结节中包括48例中央型肺癌,15例周围型肺癌。63例恶性肺部肿块或结节中包括鳞癌32例,腺癌26例,小细胞癌4例,大细胞癌1例。其中男42例,女21例,平均年龄64.5(37~82)岁。48例中央型肺癌按手术分型可分为腔内结节型5例,环状狭窄型15例,偏心狭窄截断型28例。对比分析MSCT成像及后处理技术的影像诊断结果与支气管镜及其病理结果后,得出统计学结论P>0.05,说明两者无显著性差异。单纯依赖常规胸部CT横断面图像对肺部肿块或结节做出的影像诊断结果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88.89%、72.22%、91.80%、65.00%、85.19%;而联合MSCT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后做出的影像诊断结果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2.06%、88.89%、96.67%、76.19%、91.36%。在15例周围型肺癌各种恶性基本征象显示率方面,常规胸部CT横断面联合MSCT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后获得图像与常规胸部CT横断面图像的比较结果是P<0.05,说明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结论:通过运用MSCT成像及多种后处理技术能够评价气管支气管树受肿瘤侵犯的程度及范围,做出的影像诊断与支气管镜检查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具有相同的诊断效果。其次,常规胸部CT横断面图像通过联合MSCT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显示肺癌各种恶性基本征象方面比常规单纯CT横断面图像效果更好,立体感更强,更符合真实纤维支气管镜或手术所见的组织结构;能够显示常规胸部CT横断面显示不清,甚至无法显示的某些恶性征象,明显提高了肺癌诊断的阳性准确率,对肺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帮助很大。显然CT横断面图像联合MSCT后处理成像技术后做出的影像诊断结果更有说服力,优势更明显。总之,以常规胸部CT横断面图像作为影像诊断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再联合MSCT多种后处理成像技术就能够明显提高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对肺癌的术前诊断分期,手术方案的选择、治疗后疗效的判断以及术后残端肿瘤的复发监控等许多方面都能提供客观真实的有力证据。其中对早期肺癌的及早发现具有尤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在科研还是临床MSCT成像及多种后处理技术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