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与GRACE风险评分的相关性研究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6h】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与GRACE风险评分的相关性研究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elevation 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患者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acid-binding protein,H-FABP)的峰值浓度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风险评分的相关性,及对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入选2010年4月至2010年12月收住我科的距发病时间8小时以内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0例,排除标准:既往有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夹层动脉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慢性肺部疾病、骨骼肌疾病、发病前有大量运动、脑梗塞等病史。所有患者于入院即刻至发病12小时期间,每2个小时采血化验一次血浆H-FABP的浓度(即分别于发病后2、4、6、8、10、12小时采血),找出H-FABP的峰值,根据其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60ng/ml;B组: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60ng/ml。记录所有患者基线资料,计算GRACE风险评分,对GRACE评分和H-FABP的峰值水平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观察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所有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明确梗死相关血管,之后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在置入支架后观察5分钟,复查造影,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校正的TIMI帧数计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TIMI心肌灌注分级(TIMImyocardial perfusion grade,TMPG),观察心肌微循环与H-FABP峰值水平的关系。所有患者发病后1个月、1年行心脏超声检查,观察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anteroposterior,LVEDD),比较两组患者1个月及1年时心脏功能变化的情况。随访比较两组患者1个月、1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严重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靶病变血管重建)的发生情况。
  结果:
  1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吸烟史、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入院时心率、血压水平、血肌酐水平、术前及术后用药史、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间等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2 H-FABP的峰值及达峰时间
  观察每个纳入病例各时间点的H-FABP数值,最大值定为峰值,发现H-FABP的达峰时间在4~8小时之间,峰值的平均值为(59.419±23.125ng/ml)。
  3 H-FABP与GRACE危险评分的相关性
  用SPSS13.0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FABP的峰值与GRACE评分(133.64±55.21)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01,P<0.05,有统计学意义。
  4两组患者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心肌微循环灌注的比较
  A组TMPG达3级者较B组稍高(93.8% vs.89.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CTFC与B组相比(LAD:25.58±6.03 vs。26.01±7.21;RCA:23.63±5.98 vs.24.39±6.94;LCX:22.02±6.21 vs。23.85±7.19),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两组患者发病后1个月、1年时的心脏功能、结构比较
  发病后1个月心脏超声结果:A组LVEF值(58.23±7.25%)较B组LVEF值(47.46±6.0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相比,LVEDD(48.64±6.32vs.54.15±7.21mm)较低(P值均<0.05)。发病后1年,心脏超声提示:A组与B组相比,LVEF(63.19±8.36 vs。51.87±7.26%)较高,LVEDD(46.98±5.98vs.52.49±6.46mm)较低(P值均<0.05),(P值均<0.05)。
  6两组患者发病后1个月、1年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比较
  发病后1个月,A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少于B组(6.3% vs.35.7%,P<0.05)。其中A组严重心力衰竭发生率低于B组(3.1% vs.25.0%,P<0.05);A组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低于B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心肌梗死、靶病变血管重建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发病后1年,A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少于B组(18.8% vs.46.4%,P<0.05)其中A组与B组相比,严重心力衰竭的发生率(12.5% vs.35.7%,P<0.05),心源性死亡、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B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心肌梗死、靶病变血管重建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GRACE风险评分随着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峰值的水平升高而升高。H-FABP峰值水平与GRACE评分具有正直线相关性,可以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分层提供辅助的评估指标;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酶峰的水平升高预示着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心室功能的下降、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增高。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的测定,为STEMI患者的短期及长期预后提供了独特的预测信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