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剖宫产术中新生儿及产妇的影响
【6h】

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剖宫产术中新生儿及产妇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设备

1.2 试验药品

2.1 一般资料

2.2 试验分组

2.3 试验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方法

结果

1 对母体的影响

2 对新生儿的影响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剖宫产术全身麻醉的新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并比较两种不同的全身麻醉方法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时,对新生儿及产妇的影响,为临床上剖宫产手术的全身麻醉方法提供依据。
  方法:
  1、一般资料
  本试验观察并比较自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需在全身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患者4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Ⅲ。排除多胎、早产、严重脏器损害、意识及精神异常、过度肥胖,已知存在胎儿畸形及胎儿窘迫,妊娠导致的高血压及其他合并症者。其中,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者20人,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者5人,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者13人,腰椎间盘突出者1人,脊柱侧弯者1人。所有入选患者均对研究过程知情同意。
  2、试验方法
  将符合要求的,需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静吸复合麻醉组(S组)及全凭静脉麻醉组(R组),每组20例。S组给予8%七氟醚,氧流量6L/min,丙泊酚1.5mg/kg,罗库溴铵0.6mg/kg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成功后,手术开始,胎儿娩出前调节呼气末七氟醚浓度1.2%~1.3%,丙泊酚2.5mg· kg-1·h-1维持麻醉;R组给予丙泊酚1.5mg/kg,瑞芬太尼1μg/kg,罗库溴铵0.6mg/kg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成功后,手术开始,胎儿娩出前以瑞芬太尼0.05μg·kg-1·min-1,丙泊酚2.5mg·kg1·h-1维持麻醉。手术行至切开腹膜时停止所有药物吸入和输注。待胎儿娩出后,立即加深麻醉,给予咪达唑仑0.05mg/kg,舒芬太尼0.3μg/kg,并以丙泊酚3~4mg·kg-1·h-1,瑞芬太尼0.2~0.3μg·kg-1·min-1维持麻醉至手术结束。控制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少于10min,并且切开子宫至娩出胎儿少于3min。产妇方面: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气管插管/手术开始时刻(T2)、胎儿娩出时刻(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并记录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1min(T2-1)、胎儿娩出时(T3)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等指标,术后随访产妇术中知晓情况。新生儿方面:观察比较两组胎儿娩出后1min及5min时刻新生儿的Apgar评分,以及娩出即刻脐动脉血的pH值及血气分析,新生儿复苏过程及用药。
  结果:
  1、两组患者年龄、孕周、身高、体重、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2、产妇血流动力学参数
  两组患者SBP、DBP于T1、T2时刻与基础值T0比较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无差异。
  两组中,HR于T1、T2、T3与基础值T0比较增快,S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2时刻,S组与R组比较,心率明显快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产妇的应激指标
  血浆去甲肾上腺浓度, R组与S组在分娩时刻均有显著上升,与T0时刻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血浆肾上腺素浓度,在T2-1时刻,R组与基础值比较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分娩时刻,两组血浆肾上腺素浓度均有上升,S组明显高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麻醉深度与术中知晓
  两组中,BIS值于麻醉诱导后的T1、T2、T3各时间点与麻醉诱导前的基础值T0相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麻醉诱导后各个时刻,S组与R组BIS值均较低。尤其在T2、T3时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回访,R组中有一例术中知晓发生。
  5、新生儿方面
  胎儿娩出即刻脐动脉血pH值均在正常范围内,S组与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中,5min较1min Apgar评分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方式均能达到剖宫产手术要求,手术过程中产妇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平稳,胎儿娩出后均无明显呼吸及循环抑制。
  2、两组比较,全凭静脉组比静吸复合组可以更好地控制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应激反应,患者生命体征更平稳。但静吸复合组比全凭静脉组可能可以更好的控制麻醉深度,并有效防止术中知晓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