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晶状体脱臼在恶性青光眼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6h】

晶状体脱臼在恶性青光眼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部分 人尸体眼球晶状体与睫状环之间的位置关系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果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恶性青光眼患者行UBM检查所示晶状体与睫状环的位置关系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晶状体脱臼在恶性青光眼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人尸体眼球晶状体与睫状环之间的位置关系
  晶状体脱臼的现象是临床工作中普遍存在的,是指晶状体离开正常解剖位置,向前移位,且悬韧带未断。与晶状体脱位不同。
  对于眼科医师来说,由于虹膜组织的阻挡,以及裂隙灯显微镜、B型超声波、前房角镜、光学相干成像术和CT及MRI等检查均存在一定局限性,睫状突与晶体赤道部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的研究一直是个难题。
  目的:测量人尸体眼球晶状体与睫状环之间的位置关系。
  方法:收集捐献的新鲜且无明显眼部疾患成人眼球4只,常规10%福尔马林固定48h,取出后蒸馏水冲洗10min,后放入-78度超低温SANYO冰箱中冷冻24h。在模具固定下切割眼球,选择切割位置为眼球3点位及9点位(即外直肌与内直肌位置)之间,使用锋利的口腔科不锈钢锯进行直线切割,将眼球一切为二。使用佳能数码相机拍照,Image-Pro Plus专业图像分析软件测量睫状环大小与晶状体直径,并进行比较。
  结果:尸体眼球的切割与测量结果示:尸体眼球前房深度平均为2.27mm,晶状体直径平均为8.25mm,晶状体厚度平均为5.04mm,睫状环直径平均为8.19mm,睫状环直径比晶状体直径小0.06mm,证实晶状体脱臼发生存在可能性。
  结论:晶状体直径大于睫状环直径。脱臼的晶状体有嵌顿于睫状环的可能。
  第二部分恶性青光眼患者行UBM检查所示晶状体与睫状环的位置关系
  Von Graefe最早于1869年提出恶性青光眼的概念,他发现一些行周边虹膜切除术后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出现浅前房和眼压升高,并呈进行性发展,传统青光眼药物和手术方法治疗无效,预后极差。现阶段学者普遍认为,任何原因导致的房水向前排出受阻,房水被迫逆流进入玻璃体腔内导致前房变浅或消失,眼压升高,均称为恶性青光眼。恶性青光眼分为经典型的睫状环阻滞型青光眼、无晶体眼睫状环阻滞型青光眼、人工晶体眼睫状环阻滞型青光眼、缩瞳药引起的睫状环阻滞型青光眼和与炎症有关的睫状环阻滞型青光眼。其中经典型常发生于有晶体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其自身解剖结构大多异常,具有小角膜、浅前房、窄房角、晶状体位置前移及厚度偏厚、睫状突位置前移及厚度偏厚、睫状环小等眼前节结构拥挤等特点。滤过性手术可能为恶性青光眼的一个诱因。关于恶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有多种假说,但目前还没有一致定论。由于恶性青光眼是一种少见而严重的手术并发症,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对于眼科医生来说仍是一个难题。
  目的:恶性青光眼患者活体状态下晶状体与睫状环之间的位置关系
  方法:
  1实验对象:
  1.1小梁切除术后眼压高患者:观察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就诊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948例,行小梁切除术后患者832例,其中前房变浅甚至消失伴有眼压高患者9例11只眼。其中女性8例10只眼,男性1例1只眼。年龄38-80岁,平均62.78岁。
  1.2对照组:观察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就诊的正常人42例58只眼。男性33人44只眼,女性9人14只眼。年龄18-83岁,平均年龄43.57岁。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常规眼科检查(视力、裂隙灯眼前节检查、眼底检查)和屈光检查,排除了患有眼科疾病和中度以上屈光不正的病倒,屈光度在-2.50D~+1.00D之间。
  2研究方法
  2.1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并伴有眼压高患者:行患眼前节照相,UBM测量前房深度、晶体厚度、晶体相对位置、睫状体突起高度(T值)、睫状突与晶体赤道部间距离、小梁与睫状体距离、房角开放距离、小梁与虹膜夹角、巩膜与睫状突夹角,IOL-Master(或A超)测量眼轴长。
  2.2正常人眼:常规眼科检查(视力、裂隙灯眼前节检查、眼底检查、验光),UBM测量前房深度、晶体厚度、晶体相对位置、睫状体厚度、睫状突厚度、睫状体突起高度(T值)、睫状突与晶体赤道部间距离、小梁与睫状体距离、房角开放距离、小梁与虹膜夹角、巩膜与睫状突夹角,IOL-Master(或A超)测量眼轴长。
  结果:
  1恶性青光眼与正常眼相比,眼轴短、前房浅、睫状突水肿增厚,晶状体厚,相对晶状体位置偏前,睫状突与晶状体赤道部间的距离较小,睫状体突起高度偏小。
  2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后,前房压力骤减,后房压力高,前后房压力平衡失调,造成晶状体虹膜隔前移位,临床表现为浅前房或前房消失。青光眼发作后,睫状体水肿,使睫状环缩小,脱臼的晶状体可以嵌顿于睫状环。房水逆流入玻璃体腔,后房压力进一步增高,恶性循环。
  结论:脱臼的晶状体嵌顿于睫状环是恶性青光眼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