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危险因素分析及阿托伐他汀钙对脑微出血的影响
【6h】

不同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危险因素分析及阿托伐他汀钙对脑微出血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写

第一部分 不同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阿托伐他汀对脑微出血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脑微出血临床研究新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随着核磁共振GRE序列及SWI序列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脑微血管出血检出率明显升高,随着1994年Schaxf等提出了出血腔隙的概念,到1999年Fazekas通过病理证实脑微出血的存在,脑微出血(cerebralmierobleed,CMBs)逐步被神经科学者广泛且深入研究。脑微出血(cerebralmierobleed,CMBs)是脑微小血管病变、以微小血管破裂出血,导致的含铁血黄素(hemosiderin)沉积的一种亚临床的终末期微小血管病变[1]。2010年在新的脑血管病分型中被正式列为脑小血管病的一个亚型。Offenbacher[2]等首次描述在GRE序列上直径2-5mm的卵圆形信号减低区,周围无水肿。此外还需排除颅内小血管间隙、软脑膜间的含铁血黄素沉积以及皮层下钙化灶。
  多项研究显示,CMBs不仅是微小血管损害程度的标志之一,而且与临床诊治行为越发密切。有观点认为随着CMBs的数量及部位增加,发生脑出血转化的风险增加。CMBs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继发自发性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3],CMBs还可能引起认知功能障碍、共济失调、情感障碍等临床症状[4]。另外根据CMBs的数量、部位多少,以指导临床抗血小板,抗凝,溶栓甚至降脂治疗。因此,需要对脑微出血更深一步研究。本试验研究旨在研究通过不同脑血管CMBs的相关因素分析、以及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对脑微出血影响研究,并丰富完善脑血管病临床治疗策略。
  第一部分不同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不同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临床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并探究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资料完整的160例脑血管病患者(急性脑梗死91例、脑出血3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31例),根据有、无脑微出血(CMBs)分为2组。其中试验组CMBs(+)89例、对照组CMBs(-)71例;分别登记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酗酒;有无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记录实验室生化指标: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尿酸(UA)、纤维蛋白原(FIB)、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数值;以及脑微出血部位、数量程度。利用统计软件SPSS16.0,进一步回归分析脑血管病患者CMBs(+)发生与TC、LDL-C、尿酸(UA)、纤维蛋白原(FIB)、同型半胱氨酸(HCY)之间的危险关系。
  结果:
  1、患者一般临床情况分析
  共入组患者160例,CMBs(+)89例检出率55.6%。第一诊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1例、急性脑梗死91例、脑出血38例,其中男性91例(56.8%),女性69例(43.2%)有吸烟史者88例(55.0%),有饮酒史者70例(43.7%);合并高血压患者138例(+78例-59例56.5%),糖尿病患者83例(+54例-29例65.1%),冠心病患者74例(41例33例55.4%),合并高总胆固醇脂血症77例(+57例-20例74.1%),高低密度脂蛋白患者69例(+48例-21例69.5%),高尿酸血症患者38例(+14例-24例36.8%),高血浆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29例(+10例-23例34.4%),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29例(+18例-11例62.1%)。
  2、不同类型疾病合并CMBs检出率
  在CMBs(+)组患病率中:脑出血最高71.1%;其次急性脑梗死检出率51.6%;最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检出率48.3%;2.不同既往疾病合并CMBs(+)组:糖尿病65.1%、高血压病56.5%、冠心病55.4%,3.生化指标检测组CMBs(+)患病率:高总胆固醇血症70.1%、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69.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62.1%、高纤维蛋白原血症34.4%、高尿酸血症6.8%
  3、脑微出血检查部位、数量
  在CMBs(+)组中:皮层-皮层下比例最高79.7%,其次基底节-丘脑比例68.5%;次之小脑比例41.5%;最后脑干比例26%;
  数量程度分类:轻度(1-2)比例最高76.4%,中度(3-10)21.3%;重度(>10)0.02%。
  4、脑微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CMBs(+)组中,年龄、高血压、脑梗死、脑出血、腔隙性脑梗死比较CMB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化指标中两组比较后,总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微出血成正相关,(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高尿素、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差异无明显相关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
  第二部分阿托伐他汀对脑微出血的影响
  目的:研究脑血管病合并脑微出血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多脑微出血的影响。
  方法:从第一部分入组脑血管病合并脑微出血患者中抽取服用阿托伐他汀患者30例随访3个月,根据血脂胆固醇水平高低分为3组,每组给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强化降脂组40mg/d+标准治疗、标准降脂组20m/dg+标准治疗和非降脂组0 mg/d+标准治疗;3个月后复查SWI记录脑微出血部位、数量,并抽血复查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对比用药前后脑微出血变化有无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强化组或标准组降脂治疗3个月后,总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有下降(P<0.05);而非降脂治疗组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
  2、入组30例,仅5例发生微出血变化,3例患者病灶增加1个(1个40mg2个20 mg组),1例增加2个(20mg组),1例增加4个(0mg组);脑微出血灶前后数量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1、不同脑血管病CMBs检出率不同:合并脑出血最高、再次腔隙性脑梗死、再次急性脑梗死,TIA最低。
  2、脑微出血好发部位、数量:皮层-皮层下比例最多,基底节-丘脑次之,再次小脑,脑干最小;轻度数量程度(1-2个)患者比例最高。
  3、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与CMBs呈正相关,为其高危因素。
  4、总胆固醇血症(TC)、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LDL-C)、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与为CMBs呈正相关,为其高危因素。
  5、尿酸(UA)、纤维蛋白原(FIB)与CMBs无明显相关。
  6、阿托伐他汀治疗可降低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至正常值水平。
  7、短期应用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不会增加脑微出血的风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