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功能连接正常人小脑老化的研究
【6h】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功能连接正常人小脑老化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数据采集及扫描参数

3 图像处理与数据分析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1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与功能连接

2 正常脑老化过程中小脑皮质相关改变

3 人脑静息态网络及小脑与静息态网络

4 研究结果分析

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小脑MRI解剖、命名及非运动功能研究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
  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 c resonance imaging, rs-fMRI)技术,采用基于体素的静息态功能连接(F unctional connectivity, FC)分析方法,研究中老年人和年轻人小脑各亚区之间功能连接模式,从而阐明小脑各亚区的功能连接模式是否存在年龄差异,以探讨正常脑老化对小脑功能连接的影响,了解小脑是否存脑认知功能及正常脑老化对小脑功能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选择符合标准的正常志愿者共121人,均为右利手,分为两组:年轻组60人(男23人,女37人,年龄范围22-31岁,平均年龄26.15±1.9岁);中老年组61人(男23人,女38人,年龄范围45-65岁,平均年龄52.6±5.9岁)。采用GE公司Signa Excite3.0T超导型磁共振对所有被试者行静息态fMRI扫描。应用基于MATLAB平台的DPARSFA、SPM8及REST软件进行预处理、功能连接计算及统计分析。预处理过程包括时间校正、头动校正、空间标准化、空间平滑、去线性漂移、去除协变量和低频滤波。在AAL模板中小脑共包含26个亚区,将其作为感兴趣区(ROI)分别进行功能连接分析,得到功能连接图。统计分析采用两样本 T检验,观察中老年人和年轻人静息态状态下的功能连接模是否存在差异(P<0.01),经过alphasim校正(rmm=5)。将经过两样本T检验的功能连接图分别叠加到Ch2bet结构模板进行显示,应用REST软件观察有统计学意义的激活团块大小、包含脑区、MNI峰值坐标、团块大小,并观察其T值。
  结果:
  1中老年人组与年轻人组比较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
  1.1小脑蚓部1、2区(ROI1)中老年组较年轻组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双侧中央前回、双侧中央后回、双侧楔叶、双侧颞上回、双侧舌回、双侧枕中回、双侧枕下回、左侧枕上回、左侧梭状回、右侧岛叶;
  1.2小脑蚓部3区(ROI2)中老年组较年轻组功能连接减弱的区域有:双侧枕中回、右侧枕下回、左侧舌回;
  1.3小脑蚓部4、5区(ROI3)中老年组较年轻组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双侧中央后回、右侧中央前回、左侧眶部额上回、左侧内侧额上回、左侧背外侧额上回、右侧背外侧额上回;
  1.4小脑蚓部6区(ROI4)中老年组较年轻组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右侧背外侧额上回、左侧颞下回、左侧直回、左侧楔前叶;
  1.5小脑蚓部7区(ROI5)中老年组较年轻组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右侧中央后回、双侧内侧额上回、双侧眶部额中回;
  1.6小脑蚓部8区(ROI6)中老年组较年轻组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双侧中央后回、双侧矩状裂周围部分皮质、双侧眶部额中回、右侧岛盖部额下回、右侧颞下回、右侧梭状回、左侧枕下回;
  1.7小脑蚓部9区(ROI7)中老年组较年轻组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双侧中央后回、双侧中央前回、双侧矩状裂周围皮质、左侧直回、左侧舌回、左侧梭状回、右侧颞中回;
  1.8小脑蚓部10区(ROI8)中老年组较年轻组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双侧中央后回、右侧中央前回、双侧枕上回、双侧枕下回、双侧眶部额上回、双侧梭状回、右侧颞下回、右侧颞中回;
  1.9左侧小脑3区(ROI9)中老年组较年轻组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双侧中央前回、双侧中央后回、双侧枕上回、双侧枕中回、双侧枕下回、双侧楔叶、双侧梭状回、双侧颞中回、右侧颞下回、右侧额中回、左侧额上回、左侧额中回、左侧舌回、左侧顶下缘角回;
  1.10右侧小脑3区(ROI10)中老年组较年轻组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双侧中央前回、双侧中央后回、双侧舌回、双侧楔叶、双侧颞中回、双侧颞下回、双侧梭状回、双侧枕上回、双侧枕中回、双侧枕下回、双侧岛叶、右侧内侧额上回、中脑左侧、右侧补充活动区;
  1.11左侧小脑4、5区(ROI11)中老年组较年轻组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右侧中央前回、右侧中央后回、右侧岛盖下额下回、右侧内侧额上回、右侧海马、左侧岛叶、左侧颞上回;
  1.12右侧小脑4、5区(ROI12)中老年组较年轻组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双侧角回、左侧额中回、右侧内侧额上回、右侧眶部额下回;
  1.13左侧小脑6区(ROI13)中老年组较年轻组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左侧颞上回颞极、双侧岛叶、右侧海马、右侧额上回、右侧丘脑、右侧扣带回前部;
  1.14右侧小脑6区(ROI14)中老年组较年轻组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双侧海马、左侧海马旁回、左侧楔叶、左侧中央前回、左侧中央后回、左侧岛盖部额下回、左侧三角部额下回、右侧颞中回、右侧中央后回;
  1.15左侧小脑7b区(ROI15)中老年组较年轻组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胼胝体、双侧扣带回前部、双侧梭状回、双侧海马旁回、左侧直回、左侧眶部额下回、右侧内侧额上回、右侧眶部额中回;
  1.16右侧小脑7b区(ROI16)中老年组较年轻组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左侧海马旁回、左侧梭状回、左侧颞上回颞极、左侧颞中回颞极、右侧内侧额上回、胼胝体;
  1.17左侧小脑8区(ROI17)中老年组较年轻组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脑干、双侧梭状回、双侧矩状裂周围皮质、右侧岛叶、左侧眶部额上回;1.18右侧小脑8区(ROI18)中老年组较年轻组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脑干、延髓、左侧丘脑、左侧豆状核、胼胝体、右侧岛叶、右侧枕中回、左侧中央钩盖;
  1.19左侧小脑9区(ROI19)中老年组较年轻组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右侧海马旁回、右侧枕中回;
  1.20右侧小脑9区(ROI20)中老年组较年轻组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双侧内侧额上回、右侧颞上回、左侧矩状裂周围部分皮质;
  1.21左侧小脑10区(ROI21)中老年组较年轻组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右侧中央后回、右侧眶部额上回、右侧颞横回、右侧中央沟盖、左侧直回、双侧岛叶;
  1.22右侧小脑10区(ROI22)中老年组较年轻组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双侧中央后回、右侧中央前回、双侧岛叶、左侧颞上回、右侧梭状回、左侧舌回、右侧楔叶、右侧枕上回、右侧枕中回、右侧枕下回、右侧矩状裂周围部分皮质、左侧枕上回、左侧丘脑、左侧壳核;
  1.23左侧小脑脚1区(ROI23)中老年组较年轻组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双侧中央前回、双侧中央后回、脑干偏左侧、左侧丘脑、双侧颞上回、左侧外侧额上回、左侧岛叶、右侧额中回、双侧扣带回中部、双侧补充活动区;
  1.24右侧小脑脚1区(ROI24)中老年组较年轻组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脑干偏左侧、左侧丘脑、双侧豆状核、壳核、双侧中央后回、右侧中央沟盖、双侧扣带回中部;
  1.25左侧小脑脚2区(ROI25)中老年组较年轻组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左侧额中回、右侧海马旁回、右侧梭状回、脑干、左侧丘脑;
  1.26右侧小脑脚2区(ROI26)中老年组较年轻组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左侧颞上回、右侧舌回、右侧海马旁回。
  2中老年人组与年轻人组比较,小脑各亚区与大脑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主要分布在额中回、额下回、颞中回、颞下回、顶下缘角回、缘上回及角回。
  结论:
  1在静息态下,中老年人组与年轻人比较小脑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范围较广泛,几乎涉所有静息态网络,而不是仅仅位于感觉运动网络;
  2中老年人组与年轻人组比较小脑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部分属于“大脑-小脑”回路;
  3正常脑老化对左、右侧小脑半球功能连接影响具有不对称性;
  4中老年人组与年轻人组比较存在小脑与大脑功能连接增强脑区,可能是对功能连接减弱相关脑区功能补偿的结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