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美国研究生助教制度研究——以杜克大学为例
【6h】

美国研究生助教制度研究——以杜克大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二)理论意义

(三)实践意义

三、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二)国外文献综述

四、基本概念界定

(一)研究生助教

五、研究方法

六、论文的创新点

第一章 美国研究生助教制度形成的历史阶段及现实成因

一、美国研究生助教制度形成的历史阶段

(一)研究生助教制度创立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

(二)研究生助教制度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

(三)研究生助教制度完善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二、美国研究生助教制度的现实成因

(一)不稳定的资金来源

(二)教学与科研相冲突

(三)获得资助以完成学业

(四)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亟待提高

第二章 研究生助教制度的实施——以杜克大学为例

一、研究生助教制度实施的规定

(一)研究生助教的选拔

(二)研究生助教的教学安排

(三)研究生助教的具体职责

二、研究生助教制度培训内容

(一)培训课程

(二)教学研讨会

(三)教师指导

三、监督与评价

(一)目标考核

(二)助教待遇

(三)教学档案

四、其他培训计划

(一)PFF计划

(二)写作计划

第三章 美国杜克大学研究生助教制度的特点

一、机构健全 分工明确

二、细化目标 确保质量

三、严格监督 评价详细

四、多样培训 全面发展

第四章 美国杜克大学研究生助教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一、我国研究生助教制度的实施

(一)我国研究生助教制度实施的现状

(二)我国研究生助教制度的改革

二、美国研究生助教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一)健全机构 明确分工

(二)明确职责 提供支持

(三)完善监督体系 细化评价目标

(四)开展多种培训 建学习共同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已成为现代各国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指导思想。通过做助教的方式来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自信心已成为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探讨和分析“美国研究生助教制度”的实施模式并结合我国高等教育自身的特点,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培养制度,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研究生的质量做出贡献。
  研究生助教的培养是在研究生院的管理下完成的,研究生院下设专门的机构负责研究生助教的选拔、分配、培训、薪金、监督和评价。研究生助教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得到了学校、院系、教师和学生们的大力支持。除了校内的实践外,全美大学和学院联合会以及研究生院协会联合发起PFF(PreparingFutureFaculty)计划也要求具有培养研究生资质的院校与其他类型的学校合作,为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提供多种途径。
  本文系统的分析了美国杜克大学研究生助教制度实施模式的形成、运作及特点,旨在通过探究该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成功的规律和经验,挖掘其成功的深层次原因,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研究生助教制度的成功实施提供一些建议。
  在结构上,本文由绪论和四个章节构成。绪论,主要论述了问题的提出、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一章从历史和现实成因两方面分析了“研究生助教制度”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第二章阐述了杜克大学研究生助教实施的具体规定、培训的内容以及监督和评价体系等;第三章介绍了杜克大学研究生助教制度的特点;第四章通过探讨和分析美国研究生助教制度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为我国更好的实施研究生助教制度提出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