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语》中的“和合”政治思想探究
【6h】

《论语》中的“和合”政治思想探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选题的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二)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

1.从人的自我修养角度探讨

2.从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探讨

(三)本文研究方法

1.文献参阅法和资料搜集法

2.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四)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一、《论语》“和合”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政治背景

1.先秦时宗法家族社会

2.西周统治者的政治实践

(二)社会背景

1.春秋时期多元文化的交织碰撞

2.春秋后期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

(三)理论渊源

二、《论语》中“和合”思想的内涵、价值原则及政治目标

(一)《论语》中“和合”思想的释义与内涵

1.《论语》中“和”“合”的释义

2.《论语》中“和合”思想的内涵

(二)“和合”思想的价值原则

1.修己以安人

2.义以为上

3.以人为本

(三)“和合”思想的政治目标与追求

1.理想的政治人格追求

2.理想的社会、国家目标

三、《论语》中“和合”政治思想的内容与表现

(一)齐之以礼

1.克己复礼

2.礼之用,和为贵

3.为国以礼

(二)宽民惠民

1.庶之

2.富之

3.教之

(三)中庸的方法

1.过与不及

2.叩其两端

3.和而不同

(四)德主刑辅

1.道之以德

2.辅之以刑

四、对《论语》中“和合”政治思想的评价及其现代启示

(一)对“和合”政治思想的评价

1.“和合”政治思想的价值

2.“和合”政治思想的局限性

(二)和合政治思想的现代启示

1.在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有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

2.对于实现现代社会的有效治理有重要意义

3.为我国坚持以人为本的治国方略提供理论支撑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核心的代表人物,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对中国政治思想产生深远影响。儒家早期文献《论语》,记录了孔子和弟子的言行,包含丰富的思想内容。《论语》产生于先秦时期农耕文化背景下,家国同构的宗法制度,春秋后期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和多元文化的碰撞,为“和合”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时代舞台。
  “和”与“合”体现和贯穿《论语》始终,是传统政治思想的精华,对修身和治国都有重要意义。“和”的核心是和谐协调,“合”的核心是融合包容,孔子在继承我国历史上的“和合”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套独具特色而且内容丰富的“和合”思想体系,认为“和合”就是将人与社会以及自我内在的心灵等诸多要素统一在一个和合体中,经过摩擦、冲突之后逐渐协调,最后融会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过程,更为可贵的是孔子的理论视野是及其开阔的,他并没有单纯拘泥于对传统“和合”思想理论的继承,而是将其应用于人类实践过程中去,以此来指导人们正确处理身与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身心和合与群己和合,在修己以安人、义以为上和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的指导下,人与自身本体的和合造就的是理想的政治人格——君子人格,人与他人之间的群己和合造就的是理想的社会与国家图景,即民众有耻且格的社会价值定位、老少安怀的社会风尚以及有道的社会和国家秩序。在有章有典的社会秩序中,过着老少安怀的安静和睦生活,即是某种意义上人们追求的和合之境。
  孔子是一个很现实的人,他一生主张积极入世、经世致用的观点。“和合”思想是他整个思想体系中的精华,对于《论语》中的“和合”政治思想,孔子是渴望付诸实践的,实践的主要内容就体现在以下四方面:首先,“齐之以礼”。“礼”是为政之要,是政治秩序的规范,是治国安民的重要准则,不仅可以立人,可以定纷止争,还可以经国家定社稷。其次,宽民惠民。宽民惠民三部曲为“庶之”“富之”“教之”,即第一,增加人口数量,保证一定的社会规模;第二,提高治下的物质生活水平,实现民众的丰衣足食;第三,富而后教,对民众进行教育、教化,实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同发展。再次,中庸的方法。中庸反对过与不及两种极端,认为叩其两端而取其中用,才能实现和而不同的社会生态,成就理想君子人格,实现社会与国家的安定有序,进入和合之境。最后,德主刑辅。“德”与“刑”都是社会调控的重要手段,前者治本,自内而外修持人的灵魂,靠的是人内心的信念,后者治标,自外而内约束人的行为,靠的是国家的外在强制,在政治治理的过程中相互区分又相辅相成,《论语》中强调为了将“有道”的政治理想变为社会现实,统治者在为政过程中要以德为主、刑罚为辅,重德轻刑、重教轻杀。
  “和合”政治思想蕴含了丰富的理论内涵,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精神,不仅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奠定了我国优秀民族品格和民族精神。但是由于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历史局限性问题。从严格意义上讲,“和合”政治思想并未得到真正全面的贯彻实施,因为理想主义色彩过于浓厚的理论思想在现实社会中往往适应性不会太强,后代封建统治者所推崇的那套所谓儒家政治理论只是被重新加工后又套上了一层孔圣外衣,使得孔子“名正言顺”地成为封建王朝的代言人,《论语》中的“和合”政治思想也就沦为封建统治者的治下工具,很大程度上束缚和限制了底层民众的思想和行为,给人们套上了沉重的思想枷锁,比如重男轻女、鄙视工艺等观念。
  对《论语》中的“和合”政治思想的探究过程,是一个品味经典的过程,目的就在于关照现实,借传统政治文化的精华来启迪现代社会与人生。在当代,“和合”政治思想在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有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对于实现现代社会的有效治理有重要意义,也为我国坚持以人为本的治国方略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时过境迁,应该吸收和借鉴珍贵的思想宝库,承接和弘扬中国传统“和合”政治思想的合理内核,做到古为今用,从传统文化的源头引出活水,在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充分发掘其理念蕴含的当代价值,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