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林壑之约——山水诗中的隐逸情愫对山水画的影响
【6h】

林壑之约——山水诗中的隐逸情愫对山水画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1章 寻求返璞归真的自然之美

1.1 山水诗的兴起与隐逸思想的盛行

1.2 陶渊明诗中的隐逸之情

1.3 山水诗中的隐逸情愫对山水画起源的影响

第2章 山水诗、画的发展与元代隐逸之风对山水画的影响

2.1 魏晋到元代山水诗的隐逸思想对山水画的影响

2.2 隐逸思想的盛行

2.2.1 乱世之外求得宁静的元代文人

2.2.2 复古思想与哲学的启发

2.3 元代隐逸情愫对山水画的影响

2.3.1 隐逸对山水画题材的影响

2.3.2 隐逸对山水画构图的影响

2.3.3 隐逸对山水画笔墨的影响

2.3.4 隐逸对山水画意境的影响

2.4 高隐之士吴镇

2.5 元代山水画诗画结合的魅力

第3章 光芒减收的明清隐逸之风

第4章 山水诗与隐逸思想对我在创作中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隐士,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十分常见的文人群体。隐逸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并且影响了文化艺术的发展方向。
  由隐逸把文学创作的题材转向山水田园,哲学的启发与诗歌的改革促进了山水诗的形成与发展。山水诗里大多隐含了古代文人的隐居情愫,并在中国文学以及历史上都有很重要的地位,也受到更多文人的推崇,山水诗中的隐逸之情今儿也对山水画的出现与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文人画家对绘画艺术审美上的转变与提高。因此,隐逸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处世态度,它对文学艺术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东晋时期隐逸之风空前绝后的兴盛,魏晋玄学对老庄思想也有所传承,老子的主张“无为”与庄子所提倡回归人性本真的思想皆表示人要亲近自然并顺应自然之法。在魏晋南北朝这个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期,政局与社会状况令许多文人士大夫所厌弃,逃避,不愿在这个虚浮俗世随波逐流,便归隐于田园山水,或渔樵,或躬耕,追求更加朴实、天真、宁静的生活,并在大自然中涤荡自己的心灵,寻求最真实的自己,解放礼教对人的约制与束缚,追求自由、适意。儒家“学而优则仕”,“达则兼济天下”的积极入世的思想与格局受到巨大的冲击,一场思想解放的潮流势不可挡并且迎来了一个在文学艺术上自由发展的时代,文学,艺术不再是政治统治的思想工具与附庸,许多文人士大夫也从乱世之中逃离出来,重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使文艺创作成为抒发感情与回归自然的精神寄托,充满着生命力。既然思想在诗文上得以解放,那么山水景物在绘画作品中作为人物画的陪衬地位也开始发生转变,在此之前绘画的作用当为“成教化,助人伦”,艺术欣赏价值还不是最主要的,山水诗的出现使得其中的隐逸思想及其哲学启发等影响到山水画的出现,并形成了最初的山水画理论体系作为思想指导。宗炳的《画山水序》与王微的《叙话》皆对山水画的审美观念与作用予以明确地阐述。此后山水画崛起并不断完善,山水画家越来越多的是诗人阶级,并主导着画坛风气,不断的成熟与提高。酷爱自然山水的文人们将向往隐居的情愫寄托在山水画创作之中,隐逸中往往蕴含了诗歌的恬淡自然的风貌,历经隋唐、五代及宋,有许多的山水画家、山水画理论家、评论家通过不断地体悟自然,笔墨不断地丰富与提炼,理论主张的产生与创新意识的发挥,是山水画艺术到元代达到鼎盛。元代山水画中的古朴与自然得益于金堂风骨的影响,诗画结合的形式蔚然成风,成为最具文人画特点的象征,文人隐逸思想在元代山水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其中的哲学性,艺术性及情感都值得后世文人及画家研究和领悟。隐逸对元代山水画家各方面的影响都能通过作品展现出来。并出现了赵孟頫,高克恭,钱选,元四家等众多优秀的文人画家,为画坛做出巨大贡献,并对后世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对明清以及现当代的绘画也有着诸多的启示,但由于隐逸文学与风气日渐衰落,文人画更多的是对估计得描摹与模仿,少数画家还有着创新与个性意识,但很难再达到元代及之前的繁荣局面。
  山水画创作贵有古意,但并不是转世临摹与效仿,对古人作品的重复而是将古人优秀山水作品中贴近自然与性灵的真实感结合到自己的创作中来。提高对哲学的认识与理解和体悟,增强文学修养,才能提升绘画创作的境界。在我看来,读诗,品画包括艺术创作,都是提高自我修养,陶冶情操的事情,诗歌中那些静谧、幽雅、孤寂、潇洒、闲适,无不打动着我,无不令我感动。因为越美的东西越能打动人,适中的情感与人内心发生的共鸣是最需要关注的,适中的画意,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可以肯定的是诗不仅寄托诗人的情感与思想,也会使读者通过诗感受到这些情感与思想。优秀的诗歌所展现的境界,总能让人平静,发人深思,而绘画也是如此,人们能在好的绘画作品之中领略画家的风采,体验画意之中可居可游的开阔与宁静,感悟哲学思想的的精髓,在美的境界里生化自己,修炼自己。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