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沉雄莹华——中国画中“宿墨”运用初探
【6h】

沉雄莹华——中国画中“宿墨”运用初探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1章 “宿墨”的历史渊源

1.1 “宿墨”的概念、特性

1.2 宿墨自身的发展历程

第2章 “宿墨”的审美特征

2.1 质感性

2.2 单纯性

第3章 中国画中对宿墨的运用的探索

第4章 坚守传统与时俱进

4.1 深刻认识对传统中国画

4.2 继承传统和创新中国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华民族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中国画的形成也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孕育着独特的艺术。中国画最重要的要素就是笔和墨,历史上重要画论中也都有记载“笔墨”对于中国画的重要性。“毛笔”是一种特殊的作画工具,“墨”则是中国画独特的绘画语言,墨的使用赋予了中国画的东方意味和境界,而宿墨是中国画“墨法”的一种,早在北宋时期,郭熙就已经在《林泉高致》当中提到了有关宿墨的说法,只是缺乏对宿墨的深刻认识,所以没有大范围的被运用和推广,中国画中独特的宿墨精神是历代画家不断探索,辛勤耕耘,精心揣摩的结晶。有人说宿墨法是国画墨法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我则认为宿墨是自古就有的。
  本文通过总结现当代一些画家,尤其是浓宿墨开创者黄宾虹和淡宿墨开创者吴山明对宿墨的运用和发展,来阐述宿墨的发展历程与技法的转变,结合自己在创作过程中还有许多画家的探索中的心得体会,从技法、设色等方面分析宿墨因脱胶而导致的行笔涩滞,水与墨渗化后的不规律性所造成的特殊趣味效果,对传统中国画语言形式探索革新,挖掘出了宿墨的潜力,创作出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表现出极为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其特殊的笔法和墨法赋予的质感性、单纯性的审美特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宿墨作为中国画墨法的一部分,同样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宿墨想要发展,我们要正确的去认识历史传统文化,不能把传统视为框框,视为顽固不化的东西,也不能认为学习“洋”画法,就是对于中华民族的不忠,对于传统文化的不忠,我们应该在学习传统时以现代精神为价值取向,以画家的个性创造为主体,以社会现实生活为基础,吸取传统中的精华进行创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