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字面意义的疆域》隐喻理论的发展与汉语隐喻研究
【6h】

《字面意义的疆域》隐喻理论的发展与汉语隐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关于隐喻理论

一、《字面意义的疆域》与隐喻

(一)著作作者及内容介绍

(二)学界研究与隐喻定义

二、本课题对理论的引进及与汉语的结合

(一)对《字面意义的疆 域》的研究

(二)对传统与新阶隐喻的研究

(三)结合汉语进行的隐喻理论研究

第二章 《字面意义的疆域》概述

一、引言与背景

二、经验主义

三、多义词与双功能形容词

四、词汇、认知、非多义性

五、简短结语

第三章 《字面意义的疆域》主要术语分析

一、Primary meaning的对应解释

(一)原始意义

(二)首要意义

二、Embodiment的对应解释

(一)化身、体现

(二)具身化体现

三、Denotation的对应解释

(一)所指意义、明指意义

(二)外延意义

四、Only one meaning(标准假设)理论的解释

(一)关于标准假设

(二)对标准假设的分析

第四章 英语与汉语研究对隐喻的不同解析

一、隐喻内涵的主要解释

(一)来自于域的改变

(二)是说话者的意义

(三)是一个基本图式

二、汉语隐喻理论成果及分析

(一)语义冲突是汉语隐喻的条件

(二)汉语隐喻存在着概念特征置换

(三)汉语的特征关联与隐喻

第五章 《字面意义的疆域》对隐喻的发展与汉语研究

一、《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经典隐喻理论

(一)方位隐喻

(二)实体隐喻

(三)结构隐喻

二、《字面意义的疆域》对隐喻理论的发展

(一)经验主义论

(二)概念和意义

三、借鉴隐喻理论分析汉语隐喻用法

(一)概念在感知之前

(二)概念而是心理实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认知语言学家提出了词义发展和变化的内因来源于语言使用者的认知思维,其研究表明,多义现象主要就是通过隐喻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是人类认知概念化的结果。为此,“隐喻”的基础在于“认知概念化”。2003年,拉科娃著作《字面意义的疆域:隐喻、一词多义以及概念理论》)问世,开启了隐喻研究的新篇章。其中主要观点是,赞同隐喻的认知本质,从多义现象和概念结构的方面来探讨何为隐喻意义,何为字面意义等,对世界范围内的语言学研究、词汇语义学研究有诸多启示。在汉语学习和研究中,我们将结合该理论,探究其对汉语研究的参照价值。
  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客观引介和纵深分析,尝试进行了理论的微细观点与术语内涵的比较,对这一重要的理论著作进行首次研究、创新探讨,说明了其对与汉语语义学、词汇学及相关应用研究的启示意义。主体结构上,介绍了学界对《字面意义的疆域》和隐喻的相关研究,概括阐释其主要内容,展现了拉科娃对隐喻的创新,探究了其中重要术语的阐释,并对隐喻进行分类,对隐喻的内涵给予细致的再现,解释其与汉语词汇学的关联、启示及实践认识意义。最后指出,《字面意义的疆域》对隐喻理论的提升发展,对莱考夫隐喻理论与拉科娃隐喻理论进行了比较,结合汉语词汇学探究的实例,列举例证,进行与汉语的对比分析,研究了隐喻理论的创新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