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先秦两汉文学中拒嫁女与再嫁女形象研究
【6h】

先秦两汉文学中拒嫁女与再嫁女形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先秦两汉文学中的拒嫁女与再嫁女类型

第一节 先秦两汉文学中拒嫁女的类型

第二节 负面的再嫁女形象

第三节 正面的再嫁女形象

第四节 再嫁女中的拒嫁女形象

第二章 《列女传》的拒嫁女及其图文形象

第一节 拒嫁女形象由情向礼的转变

第二节 从汉画像石看梁高行故事地域性差异

第三节 秋胡戏妻故事图文主旨的转变

第三章 再嫁女形象在时空上的变迁

第一节 先秦再嫁女地域分布上的特点

第二节 汉代再嫁女的空间变化

第三节 女性再嫁方式与内涵在时间上的变化

一 再嫁方式由被动向主动转变

二 再嫁女悲剧内涵的减弱

第四节 《列女传》对再嫁故事的变形与否定

第四章 拒嫁与再嫁的内在一致性

第一节 拒嫁与再嫁价值判断上的一致性

第二节 对于“美’’的内涵的转移与重构

第三节 “父权”与“夫权”的对抗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先秦两汉文学中的拒嫁女与再嫁女形象,是中国古代女性群体中特殊的一部分,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也起着独特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这两种女性形象的梳理,归纳其类型特点,探究其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变化,并以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为辅证,来对其进行进一步探究。
  第一章,是对先秦两汉文学中拒嫁女和再嫁女形象进行大致的分类。对于拒嫁女性形象的划分,主要是按照女性拒绝再嫁时的实际状况,即丈夫是否去世,是否有孩子来进行分类;而对于再嫁的女性形象,主要是根据其所具有的感情色彩,将之划分为具有负面意义的再嫁女,和具有正面意义的再嫁女;另外,有一类特殊的女性,她们虽然再嫁却具有某些拒嫁女性的特点,故将之单列为再嫁女中的拒嫁女形象。在从总体上对先秦两汉文学中出现的拒嫁女与再嫁女进行分类的同时,对其中所涉及的具有独特性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第二章与第三章是分别对拒嫁女与再嫁女形象进行探究,从时空两方面对二者进行讨论,揭示其内涵的变化。第二章,首先论述拒嫁女形象内涵的大致变化:在拒嫁女性的内涵由礼向情转变的同时,父母的形象也与之相适应的出现了由善向恶的变化;其次,运用汉画像石为辅助,对梁高行与秋胡戏妻的故事进行进一步分析,比较四川与山东梁高行故事的差异,在推测原因的同时与文本形成对照;第三章则直接探究再嫁女形象在地域分布的特点,分别讨论了先秦再嫁女性与汉代再嫁女性在地域分布的特点及变化,接着从时间的维度上分析再嫁女形象内涵上一些的变化;最后,探讨《列女传》对先秦故事的否定与变形,刘向对先秦的一些再嫁故事是持否定态度的,但他在《列女传》中没有直接的批判这种现象,而是通过对正面女性形象的塑造,来间接的否定这种现象。
  第四章,主要探讨拒嫁与再嫁之间的内在一致性。首先从价值评价上看,对拒嫁女性的赞美,相当程度上是因为女性在拒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善的品质,比如“忠”、“孝”等等,而不仅仅在于其拒嫁这一表面的行动。同样,对于再嫁女性的赞美或者否定,也是基于同样的标准。其次,从先秦到两汉在对女性的描写过程中,都曾描写过女性之美,但在这个对女性“美”的描写过程中,出现了词语使用上的替换,也出现了“美”的内涵的变化,由对单纯的女性外貌美的描写,到强调女性的品行之美。最后,在女性拒嫁或者再嫁过程中,多涉及女性与女性的父母,而很少出现丈夫的身影,但这并不意味着“夫家”话语权就此消失,而是通过女性的拒嫁形成与父母的对抗,继而形成与“父权”的对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