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精准扶贫问题及对策探析——以邯郸市西未庄乡为例
【6h】

精准扶贫问题及对策探析——以邯郸市西未庄乡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 选题背景

2.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调查法

3.比较研究法

(四)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创新之处

2.不足之处

一、精准扶贫的一般分析

(一)精准扶贫的概念解析

1.精准扶贫定义

2.精准扶贫的特征

3.精准扶贫实施对象范围

(二)实施精准扶贫的意义

1.补齐我国社会发展的“短板”

2.体现了民生内涵

3.扶贫工作创新的内在要求

4.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5. 我国主要矛盾转变和平衡发展的需要

二、邯郸市西未庄乡精准扶贫实践考察

(一)西未庄乡精准扶贫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1.一般性

2.特殊性

(二)西未庄乡精准扶贫的已有成效

1. 贫困户精准识别

2. 精准安排项目实施

3. 扶贫资金使用规范

(三)西未庄乡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1. 相对贫困农户精准识别难

2. 因村派人精准难

3.项目实施安排忽略村情民意

4.群众满意难

(四)西未庄乡精准扶贫问题的成因

1.扶贫机制创新不足

2.扶贫专职人员不足

3.扶贫对象流动性强

4.扶贫工作不到位

5. 项目经营的“规模化劣势”及可持续性弱

三、解决精准扶贫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精准扶贫组织领导

1.强化精准扶贫宣传组织领导

2.精准扶贫宣传须多措并举

(二)精准扶贫理论和机制创新

1.精准扶贫的理论创新

2.精准扶贫的机制创新

(三)加强扶贫人员的选拔培训

1. 加大选拔基层扶贫专职人员力度

2. 加强扶贫工作队培训

(四)强化精准扶贫的政府监管

1. 加强对扶贫过程的管理

2. 发挥基层组织在贫困治理中的作用

3.加强对贫困对象的追踪管理和技能培训

(五)提高精准扶贫成效

2. 加强因村派人精准管理

3. 发挥地域优势,实施网格化管理

4. 充分尊重基层,精准选定项目

5. 纵深应用大数据扶贫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贫困问题,是指由于贫穷所直接导致或者衍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贫困是制约经济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一大障碍。进入改革发展新时期,扶贫工作也应进入新的阶段,以往粗放的扶贫方式已经不适合新时期的扶贫要求。2014年1月25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中明确提出建立精准扶贫机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坚持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建设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专项扶贫措施要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当前在精准扶贫问题研究中,学术界主要是集中在对精准扶贫政策的解读、各地区尤其边远山区精准扶贫的经验或成果介绍研究,对平原地区减贫的经验研究还比较少。本文以地处华北平原、交通便利的一个乡镇为例,针对群众对精准扶贫认知展开调查研究。以此为切入点,由点及面,对平原地区的贫困乡镇扶贫现状进行归纳,通过深入调研,查找制约精准扶贫的不利因素,给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新的思路,为精准扶贫顺利完成提供参考。文章主要从以下几部分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精准扶贫的一般分析。主要从精准扶贫的概念入手,对其定义和实施对象范围进行阐释,说明其实施的对象范围,并从精准扶贫提出背景方面来阐述其实施的意义,包括:一是减少我国社会发展的“短板”;二是体现了民生内涵;三是扶贫工作创新的内在要求;四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五是我国主要矛盾转变的需要。 第二部分:邯郸市西未庄乡精准扶贫实践考察。西未庄乡精准扶贫是全国精准扶贫的一部分,体现其一般性,因其地处平原地区的贫困县,自然资源缺乏、交通便利,对此乡镇进行研究体现其精准扶贫的特殊性。运用问卷调查法对辖区内群众进行问卷访谈,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资料显示,西未庄乡在贫困户精准识别、项目安排和扶贫资金使用规范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在相对贫困户精准识别、因村派人精准、项目实施安排结合村情民意、群众满意等方面还存在问题,问题成因主要有:扶贫机制创新不足、扶贫专职人员不足、扶贫对象流动性强、扶贫工作不到位、项目经营的“规模化劣势”及可持续性弱。 第三部分:解决精准扶贫问题的对策。根据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本文主要从加强精准扶贫组织领导、强化精准扶贫理论机制创新、加强扶贫人员的选拔培训、强化精准扶贫的政府监管、提高精准扶贫的成效等方面来解决这些问题。理论创新方面需要顶层设计继续完善和制定合乎时代发展和当前经济发展要求的减贫政策理论;在精准扶贫的思想认识和宣传力度上仍需从多角度付出很大努力,从精准扶贫的具体方法和可操作性上,基层工作人员和上级驻村工作队需共同努力解决诸多问题。

著录项

  • 作者

    蒋丽丽;

  •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
  • 学科 公共管理(MPA)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陶艳华;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中国农业经济;
  • 关键词

    扶贫问题; 对策探析;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