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批评文本细读视野下的高中语文新诗教学研究
【6h】

新批评文本细读视野下的高中语文新诗教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新诗教学研究综述

(二)新批评文本细读的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观察法

第一章 高中新诗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高中新诗教学的现状

一、新诗教学趋于程式化

二、新诗教学趋于随意化

三、新诗文本解读浅层化

四、新诗文本解读刻板化

第二节 高中新诗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对新诗缺乏正确的认识

二、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缺失

三、功利性阅读忽视文本的重要性

四、学生缺乏“学法”指导

第二章 新批评文本细读应用于高中新诗教学的可操作性

第一节 新批评文本细读的来源与基本理论

一、英美“新批评”的发展概述

二、“文本细读”的概念来源与解说

第二节 新批评文本细读基本概念的阐释

一、张力

二、悖论

三、反讽

四、复义

第三节 新诗适合细读

一、抒情性

二、朦胧含蓄性

三、节奏韵律多变

四、凝练性

五、突破常规的表达

第三章 新批评文本细读在高中新诗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 从结构入手,把握诗歌整体构架

一、把握诗歌韵律节奏之美

二、感受诗歌意象情感之美

第二节 从关键词句入手,理解诗歌内涵

一、提炼高频关键词句,把握诗歌重心

二、提炼情感关键词,理解诗歌寓意

三、提炼主旨关键词,找准诗歌主题思想

第三节 从语义入手,品味诗歌意蕴

一、关注上下文语境,解决文本疑惑

二、品味语言张力,感受诗歌紧张美

三、品味语言多义性,感受诗歌朦胧美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高中语文新诗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高中语文新诗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高中语文教材新诗选篇情况统计表

后记

展开▼

摘要

新诗以其独特的人文价值和审美体验,成为培养学生文学素养、陶冶情操、发展个性的适宜体裁。但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新诗教学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所收到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进一步了解新诗教学在语文课堂上的真实情况,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对石家庄市某中学的师生进行了关于新诗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归纳出该学校目前新诗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学趋于程式化、新诗文本解读浅层化、教学趋于随意化、新诗文本解读刻板化。从而得出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和学生对新诗缺乏正确的理解、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欠缺、学生功利性阅读忽视细读文本的重要性、学生缺乏“学法”的指导。 通过整理高中各个版本教材所选录的新诗文本,发现新诗思想新颖,形式多样,意蕴丰富,具有朦胧含蓄、简洁凝练、抒情性强等特点,且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新诗篇目大多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适合文本细读。运用新批评“文本细读”的理论方法来解读新诗具有可操作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借鉴新批评“文本细读”的理论方法阅读新诗,逐渐在新诗教学中得到重视,许多教师开始着重培养学生的文本细读能力。 在新诗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运用新批评“文本细读”的理论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新诗阅读是本研究的重点。通过追本溯源,陈述新批评“文本细读”的理论来源和基本概念,提炼其中适用于高中语文新诗教学的理论及细读方法。最后,试图将新批评“文本细读”理论应用于教学当中,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从诗歌的结构入手,把握诗歌整体框架;提炼分析诗歌中的高频、主旨、情感关键词,理解诗歌文本内涵;关注诗歌语言的多义性、上下文语境及张力,品味诗歌文本意蕴等细读方法。运用新批评“文本细读”的理论方法分析现代新诗,让学生通过感受诗歌语言的艺术性,分析诗歌结构的内在张力,深挖诗歌中的内在矛盾,以获得美的感受,接受美的熏陶,收获独特的审美体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