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代中学生政治冷漠现象探析——以石家庄市中学为例
【6h】

当代中学生政治冷漠现象探析——以石家庄市中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政治参与是一个社会的公民实现自身政治权利,体现其社会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方式。当代中学生朝气蓬勃、富于创新意识,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中学生群体的政治参与意识及行为倾向,深深影响着我国民主政治的现在及未来。一方面,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渴望接触社会的强烈情感,加上社会进步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的民主宽松的氛围,都为中学生提高政治关注程度与政治参与意识提供了良好基础和条件。但另一方面,通过笔者近10年在石家庄市某中学的教学实践经验发现,当代中学生实用主义取向明显,政治冷漠的趋势有所显现。政治冷漠不但影响了中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也对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及政治文明建设产生不利影响。研究中学生政治冷漠的表现、特征,分析原因并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为此,笔者利用在中学工作的便利条件,从中学德育角度出发,选取石家庄S中学、Y中学为研究样本,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访谈方式,获取中学生政治冷漠现状第一手资料,试图分析当代中学生政治冷漠的现状,分析原因,并从中学德育角度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 本研究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选取石家庄S中学、Y中学为研究样本,围绕中学生政治关注度、政治敏感性等方面展开调查。通过分析这些情况,总结归纳中学生政治冷漠的典型表现与特征。具体表现为政治认知程度浅、政治关注度不高、政治兴趣较弱、政治信任感较低、政治参与能力差,具有广泛性、矛盾性、表面关注较多,理性参与较少、新媒体成为政治参与新平台等特征。最后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学生政治冷漠现象及趋势不仅危害自身成长,更对整个政治稳定、政治文明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第二部分分析了造成中学生政治冷漠的原因。第一是当代中学生政治认知能力不足、政治态度不稳定、实用主义价值取向明显等自身政治素质不稳定。第二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具体表现为在授课理念上缺乏公民教育,授课内容上知识本位,授课方法以单向灌输为主。第三是中学德育工作开展不到位,主要是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不充分,日常工作专业化水平不高等等。第四是新媒体的冲击,新媒体的多样性与海量性分散了中学生对于政治的注意力,不良信息造成中学生价值观混乱,疏远与政治的距离。 第三部分从原因出发,充分考虑当代中学生实际,提出了解决中学生政治冷漠问题的系列对策:要在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内因驱动与外在激励相结合、重在培养政治参与意识及思维几个原则的指导下,引导中学生自身塑造主体性政治人格;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主渠道功能,包括提高德育教师政治素养,为人师表,科学设置教学目标,契合学生实际,有效组织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综合运用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最后还要加强校园政治文化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以及精神层面的校园政治文化,使之成为培养中学生政治素养的重要场所,充分发挥环境育人、文化育人功能。 公民的政治参与可以推动一个国家的政治民主化持续发展,完善政治制度建设,维护政治稳定。本研究可以更好地理清中学生政治冷漠的系列表现,客观把握中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合理引导中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于中学生自身,减少政治观念迷茫,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早日实现社会价值;于中学教育,有助于创新内容与方法,提高中学德育的实效性;于国家而言,提升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质量和水平,推进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