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蝽类昆虫酯酶同工酶、消化酶及体内微生物作为分类依据的可行性研究
【6h】

蝽类昆虫酯酶同工酶、消化酶及体内微生物作为分类依据的可行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声明及授权书

文献综述

1昆虫传统分类方法面临的问题

2非形态学方法在昆虫分类中的应用

2.1同工酶电泳技术

2.2昆虫体内微生物的研究现状

2.3昆虫消化酶研究进展

3蝽类昆虫的经济学意义及探索其新的分类技术的必要性

3.1蝽类昆虫的经济学意义

3.2探索蝽类昆虫分类新技术的必要性

引言

材料和方法

1酯酶同工酶在蝽类昆虫分类中的应用性

1.1材料

1.2试验仪器

1.3试验方法

2蝽类昆虫体内细菌在分类中的应用性

2.1材料

2.2试验方法

3 α-淀粉酶、蛋白酶活性在分类中的应用性

3.1材料

3.2方法

结果与分析

1蝽类昆虫酯酶同工酶的应用性

1.1科间酯酶同工酶酶谱比较研究

1.2属间和种间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2蝽类体内细菌在分类中的应用性

2.1蝽类体内微生物的检测

2.2菌落特征比较

2.3细菌个体形态特征比较及革兰氏染色

2.4不同虫态间带菌情况研究

2.5体内细菌的功能测定

3 α-淀粉酶、蛋白酶活性在蝽分类中的应用性

3.1蝽的蛋白酶活力测定

3.2 α-淀粉酶活力测定

3.3 α-淀粉酶活性/蛋白酶活性比值

讨论

1酯酶同工酶作为分类方法的可行性研究

2蝽类昆虫体内细菌作为分类指标的可行性探讨

3消化酶活性与食性的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该文采用酯酶同工酶电泳、镜检与分离培养及消化酶分析对峙类昆虫酯酶同工酶、体内微生物及主要消化酶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如下:1酯酶同工酶电泳表明:蝽类昆虫酯酶同工酶谱存在明显的差异,特征酶谱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2利用镜检、分离培养等方法确定了蝽类体内存在细菌.对该次试验中蝽类昆虫体内细菌进行功能测定表明,这些细菌都有分解蛋白的能力,但都没有分解淀粉的能力,肉食性蝽类体内细菌分解蛋白形成的透明环带较宽;植食性蝽类体内细菌分解蛋白形成的透明环带较窄.该试验中透明圈宽度可以作为所选试虫植食性肉食性分类的依据.3试验采用α-淀粉酶活力/蛋白酶活力比值作为指标,对蝽类昆虫进行了食性鉴定,结果表明:肉食性蝽类的α-淀粉酶/蛋白酶比值范围在0.3~0.8之间,而植食性蝽类的α-淀粉酶/蛋白酶比值范围在2.0~6.0之间,食性差异明显.植食性蝽的α-淀粉酶活力/蛋白酶活力比值显著大于捕食性峙.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