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粗饲料组合饲粮对奶牛瘤胃发酵、养分消化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6h】

不同粗饲料组合饲粮对奶牛瘤胃发酵、养分消化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饲料组合效应的概念及其类型

1.2 评估饲料间组合效应的方法

1.2.1 动物饲养试验

1.2.2 体内消化代谢试验

1.2.3 体外发酵试验

1.3 饲料组合效应的衡量指标

1.3.1 采食量

1.3.2 消化率

1.3.3 利用率

1.3.4 生产性能

1.4 饲料组合的应用及可能发生的机制

1.4.1 正组合效应

1.4.2 负组合效应

1.5 问题的提出及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1.5.1 存在问题

1.5.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体外发酵法评定全株玉米青贮饲料、苜蓿及谷草间组合效应

2.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2.1.2 试验材料

2.1.3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2.1.4 试验设计

2.1.5 人工瘤胃

2.1.6 测定指标与方法

2.1.7 数据处理

2.2 全株玉米青贮、苜蓿及谷草不同比例组合对泌乳奶牛瘤胃发酵参数、微生物区系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2.2.1 试验时间与地点

2.2.2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

2.2.3 试验牛的饲养管理

2.2.4 样品采集及测定方法

2.2.5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体外产气法评定全株玉米青贮饲料、苜蓿及谷草间组合效应

3.1.1 全株玉米青贮与苜蓿间的组合效应

3.1.2 全株玉米青贮-苜蓿最优组合与谷草的组合效应

3.2 全株玉米青贮、苜蓿及谷草不同比例组合对奶牛瘤胃发酵参数、微生物区系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3.2.1 全株玉米青贮、苜蓿及谷草不同比例组合饲粮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3.2.2 全株玉米青贮、苜蓿及谷草不同比例组合饲粮对奶牛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3.2.3 全株玉米青贮、苜蓿及谷草不同比例组合饲粮对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3.2.4 全株玉米青贮、苜蓿及谷草不同比例组合对奶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3.2.5 全株玉米青贮、苜蓿及谷草不同比例组合饲粮在奶牛生产中的经济效益

3.2.6 细菌丰富度及多样性

3.2.7 细菌组成群落分析

3.2.8 组间的相似性分析

4 讨论

4.1 体外产气法评定全株玉米青贮饲料、苜蓿及谷草间组合效应

4.1.1 不同粗饲料组合对产气量及其组合效应值的影响

4.1.2 不同粗饲料组合对干物质消失率及其组合效应值的影响

4.1.3 不同粗饲料组合对氨态氮及其组合效应值的影响

4.1.4 不同粗饲料组合对微生物蛋白及其组合效应值的影响

4.1.5 不同粗饲料组合对总挥发性脂肪酸及其组合效应值的影响

4.2 全株玉米青贮、苜蓿及谷草不同比例组合饲粮合对奶牛瘤胃发酵参数、微生物区系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4.2.1 全株玉米青贮、苜蓿及谷草不同比例组合饲粮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4.2.2 全株玉米青贮、苜蓿及谷草不同比例组合饲粮对奶牛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4.2.3 全株玉米青贮、苜蓿及谷草不同比例组合饲粮对奶牛血液指标的影响

4.2.4 全株玉米青贮、苜蓿及谷草不同比例组合饲粮对奶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4.2.5 全株玉米青贮、苜蓿及谷草不同比例组合饲粮对奶牛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为研究全株玉米青贮(WCS)、苜蓿(AH)及谷草(MS)组合饲粮对泌乳牛瘤胃发酵、养分消化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本论文主要开展了两个试验。首先利用体外产气法评定全株玉米青贮、苜蓿及谷草间组合效应,确定三种粗饲料适宜比例,然后通过饲养试验进一步研究了三种粗饲料不同比例组合在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试验一:本试验旨在研究全株玉米青贮饲料、苜蓿干草及谷草间的组合效应。将WCS与AH以100∶0,80∶20,60∶40,50∶50,40∶60,20∶80,0∶100等7种比例组合,筛选出WCS与AH间的最优组合,将此组合再与MS按照上述7种比例组合。通过体外发酵技术测定72 h产气量(GP),检测体外培养液72 h的干物质消失率(DML)、氨态氮(NH3-N)、微生物蛋白(MCP)及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产量,并计算各个指标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SFAEI)和多项组合效应指数(MFAEI)。结果表明:在不同比例WCS与AH的组合中,72 h累积GP及DML均以80∶20组合最高(P<0.01),且随着AH比例的增加而降低;MCP产量、NH3-N浓度及VFA随着AH比例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在60∶40组合时MCP产量最大(P<0.05); GP与DML的SFAEI在80∶20组合最大,其他指标的SFAEI均在60∶40组合最大,MFAEI以60∶40组合最大。在WCS-AH最优组合(60∶40)与MS的组合中,72 h GP与DML以100∶0组合最高(P<0.01),并且随着MS比例的增加而降低;其余三个指标均为80∶20组合最大;GP及DML的SFAEI均以60∶40组合最大,其余三个指标的SFAEI及MFAEI均以80∶20组合最大。
  试验二:本试验旨在探索全株玉米青贮、苜蓿及谷草不同比例组合对荷斯坦奶牛瘤胃发酵参数、微生物多样性、养分表观消化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选用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36头,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12头牛。3个组粗饲料组合饲粮分别为:全株玉米青贮:苜蓿:谷草比例为54∶36∶10(Ⅰ组),48∶32∶20(Ⅱ组),42∶28∶30(Ⅲ组),精粗比均为52.3∶47.7,试验期60天。结果表明:1)Ⅱ组干物质采食量(DMI)分别比Ⅰ、Ⅲ组提高1.25%(P>0.05),5.16%(P<0.01);产奶量Ⅰ、Ⅱ组分别比Ⅲ组提高9.25%、9.48%(P<0.01);Ⅲ组非脂固形物分别比Ⅰ、Ⅱ组高3.36%、3.24%(P<0.05)。2)粗蛋白(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各组都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3)血清尿素氮(BUN)浓度Ⅱ组为1.65 mmol/l,显著低于Ⅰ组和Ⅲ组(P<0.05);Ⅱ组、Ⅲ组谷草转氨酶(AST)显著高Ⅰ组(P<0.05),分别比Ⅰ组提高了25.34%、39.40%。谷丙转氨酶(ALT)与AST的变化趋势一致,Ⅱ、Ⅲ组分别较Ⅰ组提高了24.29%,30.19%。Ⅱ、Ⅲ组AST、ALT均差异不显著(P>0.05)。4)各组饲粮奶牛瘤胃pH在6.45~6.67范围内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NH3-N与MCP产量变化趋势一致,各组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随着MS比例的增加,TVFA逐渐降低,但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瘤胃乙酸比例逐渐升高,丙酸比例逐渐下降,乙酸/丙酸(A/P)值逐渐升高,均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各组丁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5)Ⅱ组的毛利润最高,为46.15元/头·天,分别比Ⅰ、Ⅲ组增加0.34元/头·天、5.45元/头·天。6)物种丰富度指数observedSpecies、 Chao1、ACE指数分别为Ⅲ组>Ⅰ组>Ⅱ组,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平均值为6.98,Ⅲ组>Ⅱ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门水平上,各组中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厚壁菌门、螺旋体门相对丰度较高,为优势菌门,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属水平上,普雷沃氏菌属1(Prevotellaceae-1)是相对丰度最高的属,所占比例达到25.78%~35.52%,其次为琥珀酸弧菌科未知属(Succinivibrionaceae_UCG-002)、琥珀酸弧菌科未知属(Succinivibrionaceae_UCG-001)、普雷沃氏菌属7(Prevotellaceae-7)、密螺旋菌属2(Treponema-2)。其中Succinivibrionaceae UCG-001随着谷草添加量的提高,相对丰度逐渐降低,Ⅰ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瘤胃球菌科未命名属(RuminococcaceaeNK4A214_group)、瘤胃球菌科未命名属(Ruminococcaceae_UCG-014)、未命名属(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随着谷草比例的增加,相对丰度有上升的趋势,均为高于Ⅲ组其他两组(P<0.05)。
  综上,体外发酵试验得出全株玉米青贮、苜蓿和谷草组合的适宜比例为48∶32∶20,并且此组合饲粮饲喂奶牛可提高其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改善瘤胃发酵,降低血清尿素氮,节约饲养成本。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