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育研究——以河北省部分高校为例
【6h】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育研究——以河北省部分高校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3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研究思路

1.3.2研究方法

1.4创新点

2.1.1理论素养

2.1.2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2.1.3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2.2理论基础

2.2.1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原理

2.2.2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理论

2.2.3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理论

3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现状

3.1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3.1.1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知识多数掌握较好

3.1.2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意愿多数较强

3.1.3多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知明确

3.2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2.1部分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动性有待提升

3.2.2部分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相对不足

3.2.3少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情感认知有待于进一步加深

4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多元社会思潮的侵蚀

4.2相关机制有待完善

4.3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冲击

4.4高校培育方式创新不足

4.5社会阅历和知识水平的限制

5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对策

5.1发挥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是基本前提

5.2完善相关培育机制是必由之路

5.3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是有效手段

5.4统筹高校教育资源是关键步骤

5.5做到知行合一是根本途径

6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面对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面对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仅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课题,更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长盛不衰的重大课题。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无论对大学生自身发展,还是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掌握水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马克思主义是否具有正确认知和情感的三者的统一。通过对河北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一方面,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比如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知识多数掌握较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意愿多数较强、多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知明确。另一方面,少数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动性有待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相对不足、对马克思主义的情感认知有待于进一步加深。少数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在于:多元社会思潮的侵蚀、相关机制有待完善、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冲击、高校培育方式创新不足、大学生社会阅历和知识水平的限制。针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应采取以下对策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一是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二是完善相关培育机制;三是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四是统筹高校教育资源;五是做到知行合一。
  为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要不断探索有效的教育手段,不仅要对大学生进行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的教育,同时还要培育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的能力,通过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的本质,造就其处理问题的实践能力,坚定对马克思主义事业的信心,为中国未来发展提供所需的全方面的人才储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