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集合住宅内部空间研究——对扩大集合住宅公共空间设计倾向的思考
【6h】

集合住宅内部空间研究——对扩大集合住宅公共空间设计倾向的思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对象、核心问题及相关概念

三、研究的意义

四、研究方法、框架

第一章理想的设计与非理性的使用

1.1国内、外的相关理论和实践

1.1.1国外相关理论和实践

1.1.2国内相关理论和实践

1.2调研实例

1.3提出质疑和观点

第二章私人侵占集合住宅内部公共空间的直接原因

2.1老社区历史条件的局限——户型、人员组成等

2.2空间设计的缺陷

2.3老社区的“失养失修”

2.4老社区的物业管理缺位

2.5新建居住区的问题

2.6小节

第三章“侵占”行为的普遍性与必然性

3.1概念的对应

3.2公共产品与外部性

3.3外部性的化解

3.3.1追讨的困境

3.3.2产权

3.3.3“非市场”约束:排他性规定

3.4小节

第四章怎样看待交往问题

4.1“从大杂院谈起”

4.1.1“大杂院”不是“传统”

4.1.2空间序列的比较分析

4.1.3“大杂院”的过渡交往

4.2社会发展与交往变迁

4.2.1社会发展带来集合住宅

4.2.2“异质化”对交往的影响

4.2.3“时间饥荒”

4.2.4传统交往的需求降低

4.2.5交往的扩展

4.3小节

第五章公共空间的定位与交往问题的解决途径

5.1附加功能加剧“侵占”问题

5.2正确看待交往问题

5.3在集合住宅外部公共空间解决交往问题

5.4小节

第六章结论

图片索引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现代城市的居住模式中,居民的社区意识淡漠,邻里关系疏远,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引起各方的关注。对此建筑界也做出了积极的回应:以建筑空间联系居民,促进交往。近些年,在新建住宅项目中,人们十分注重外部公共空间的营造,在促进居民交往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同时,还有一种设计倾向,在集合住宅内部寻找出路——把交往空间、共享空间、休闲空间等一起引入到集合住宅内部公共空间中来。 但是,对现有住宅使用状况的调研结果显示,实际的使用状况与设计的初衷相差甚远。这一空间被私人侵占,堆放杂物的现象十分严重。由此,论文对“将交往空间、共享空间等引进到集合住宅内部公共空间中”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了质疑,并且借助经济学、社会学的理论对“集合住宅内部公共空间”的属性和现代交往的形式进行了分析和论证,提出了集合住宅内部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以及将交往活动释放到集合住宅外部公共空间的观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