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伊丽莎白·毕晓普:为爱所驱动的无止境漫游
【6h】

伊丽莎白·毕晓普:为爱所驱动的无止境漫游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毕晓普漫游的一生

一、早期漫游

二、中期漫游

三、晚期漫游

第二章 毕晓普漫游的特点

一、海洋性漫游

二、生活性漫游

第三章 漫游原因:爱驱动下的漫游

一、父母家庭之爱的丧失

(一)不幸的童年生活

(二)无家和孤独之诗

(三)丧失之痛的影响

二、朋友之爱的获得

(一)爱的来源和获爱原因

(二)给朋友的诗

(三)获得之爱的特点及其与丧失之爱的差异

三、恋人和新斯科舍之爱的寻求

(一)向外寻求恋人之爱

(二)重返爱的丧失之地

四、爱的逃离

(一)逃离生活

(二)在诗中逃避、平复爱的风暴

(三)逃离的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本文以毕晓普的漫游生活为线索,以她的诗歌和有关她的传记、访谈、评论、研究等材料为依据,从而挖掘出她诗歌中蕴藏的强烈的感情,并对她的情感世界进行辨析和梳理,同时得知她强烈的感情也正是她不得安宁而一生处于漫游的根源,即她一生都处于爱驱动下的漫游。
  论文主体部分首先介绍了毕晓普的整个漫游生活,她的一生。以毕晓普重要诗集的出版时间和她情感生活的重大经历和转折(巴西生活)为划分依据,把她的漫游生活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然后分析了毕晓普漫游的独特之处,即具有海洋性和生活性两个特点。最后阐释了毕晓普漫游的原因——爱驱动下的选择。
  最后一章也是整篇论文的核心,辨析和梳理了驱动毕晓普无止境漫游的情感。毕晓普从小就失去父母,没有一个完整、稳定的家,这种无家之感和孤独之感伴随了她一生,所以她一生的漫游都是为寻找一种平凡的家庭生活。虽然在丧失爱的同时,她获得了很多朋友无条件的呵护和救济之爱,但这种爱只是一时的、短暂的,不能给她一种家的归属感和保障。因此她开始不断的寻求,一方面向外寻求爱情,期待和恋人组成一个家,寻求那些与恋人一起感受和分享生命的幸福生活;另一方面在向外寻求中她又不断的返回爱的丧失之地——新斯科舍。返回也是为了寻求,这是她所有情感起源的地方,既是丧失之地,又是关于童年、家乡、父母的回忆之地,尤其当她在漫游路上感到无力和孤单的时候,新斯科舍就是她内心最好的归宿。最后毕晓普又总是不得不处于一种逃离状态。漫游本身就是逃离,逃离也是为了寻求,因为她害怕处于一个人无爱的孤单中所以她才逃离,希望得到一种稳定的永恒的爱,但她似乎陷入了这样一个无限循环又无法摆脱的模式:寻求——破裂——逃离——寻求,所以她一生都处于为爱所驱使的无止境漫游中。父母家庭之爱的丧失是把她抛于漫游的客观根源,然后自我的、自发的对爱的寻求和逃离将她置于漫游路上而不能停留。

著录项

  • 作者

    宫溧;

  •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北大学;
  • 学科 Master of Arts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雷武铃;
  • 年度 200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I712.072;
  • 关键词

    伊丽莎白·毕晓普; 创作风格; 美国诗歌;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