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古代文体功能研究——以汉代文体为中心
【6h】

中国古代文体功能研究——以汉代文体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 言

上编第1章 文体功能——“体”的潜在要义

1.1 中国古代文体生成的基本方式

1.2文体功能对文体体制风格的影响

1.3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的基本参照

1.3.1 《尚书》和《诗经》的功能性分类标准

1.3.2一体一类 同类相从——《文选》等文集对文体分类功能性标准的模糊运用

1.3.3 《文章正宗》对文体分类思维的突破

1.3.4以简驭繁 简而有道——《古文辞类纂》对文体分类功能性标准的成功把握

上编第2章 中国古代文体与礼仪文化制度

2.1“文”、“礼”、“饰”的语源考释

2.1.1文者质之饰

2.1.2沉思翰藻为“文”

2.1.3礼之隆盛为“文”

2.2言辞之“文”在礼仪文化中的特殊作用

2.2.1 以文饰礼

2.2.2 以文释礼

2.2.3文体与教化

2.3礼仪文体的独立

2.3.1“仪”的潜质

2.3.2核心礼辞的文本独立

2.4文体的社会身份及其价值序列

2.4.1文体的社会身份

2.4.2文体的价值序列及其影响

2.4.3文体的突破

上编第3章 先秦官制与早期文体的职业化撰作

3.1筮卜职官与占卜辞

3.2巫祝职官、祷祝仪式及其相关祝辞

3.3史官与相关文体的撰作

3.3.1 掌管典藏 执书相礼

3.3.2文胜质则史

3.3.3史官的监察职能和史书的撰作

3.3.4史官的政治职能对相关文体的影响

上编第4章汉代文体发展状况考察

4.1西汉时期文体的发展

4.2东汉文体发展状况——以《东观汉纪》、《独断》、《释名》为考察中心

4.3 《后汉书》在文体研究中的史料价值

小 结

下编第5章 从隐语到汉赋——关于西汉散体赋形成的文体功能考察

5.1汉赋的分类及其隐语源流说

5.1.1 汉代赋体分类状况简要评述

5.1.2关于“隐语源流说”的早期研究成果

5.2散体赋和先秦隐语的文体功能及其渊源关系

5.2.1散体赋的文体功能

5.2.2先秦隐语及其文体功能

5.3从游戏到颂赞——文体社会功能的承传和变迁

5.3.1俳优与谐隐

5.3.2楚宫廷文人及其赋体创作

5.3.3“有类俳优”的汉代赋家以及汉赋的“讽劝”

下编第6章秦汉时期颂体的礼仪性创作与赋颂辨析

6.1秦汉时期颂体的礼仪性创作

6.1.1 秦代刻石文的礼仪性创作及其颂体的独立

6.1.2汉代颂体的礼仪性创作

6.1.3颂体的文体功能及其文体风格

6.2汉代赋颂并称、混称的现象及其原因探析

6.2.1汉代赋颂并称、混称的现象

6.2.2汉代赋颂并称、混称的原因

下编第7章汉代图画人物风尚与赞体的生成、流变

7.1汉代图画圣贤忠孝的风尚以及像赞的产生

7.1.1 中国古代图像人物的传统

7.1.2像赞的产生

7.2赞体的文体功能——以武氏祠堂系列像赞为例

7.2.1武梁祠堂系列像赞

7.2.2“赞”与“像”的配合及其功能变迁

7.3像赞影响下的其它赞体及其文体功能辨正

下编第8章《僮约》徘偕效果的产生及其文体示范意义

8.1 《僮约》的文体功能解读

8.2 《僮约》的示范意义以及后世相关俳谐文的创作

8.3 《僮约》的“接受史”

下编第9章发往地下的文书——汉代墓葬文体功能例说

9.1秦汉人对死后世界的具体想象

9.1.1人间、天界和冥世

9.1.2三界的沟通

9.2阴阳两界的移交文书——西汉初年的告地书

9.2.1西汉告地书例析

9.2.2 告地书产生的历史缘由

9.2.3告地书与“传”、“过所”

9.3 冥世土地的私有证明——东汉买地券

9.3.1 内容奇怪的买地契约

9.3.2买地券的由来及其使用地域和人群

9.4东汉时期的镇墓文

9.4.1东汉镇墓文例析

9.4.2镇墓文与镇墓传统

9.4.3镇墓文为死者解谪(罪)

9.4.4镇墓文、巫术咒语和旨令性公文

9.4.5镇墓文和买地券的文体互融

小结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读博期间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以汉代文体为中心来考察中国古代文体及其功能之间的关系。
   源于功用是中国古代文体生成的基本方式,文体功能遂成为制约文体体制、风格的重要因素,并进而成为辨析、类分文体的主要依据。文体与其特定功能之间复杂的关系变化也直接影响着文体的流变。
   同时,中国古代文体与礼仪文化制度又有着特别密切的关系,特定的礼仪规范对文体的产生、发展也有着独特的制约和推动作用,文体遂因此有了不同的社会身份并分列在一套独特的价值序列当中。
   从总的趋向看,文体与其功能之间存在着从紧密结合到逐渐剥离的动态变化过程,但具体到每一种文体,其结合与剥离的方式又有差异,其剥离的程度也是不平衡的,故本文试图在对文体个案的单向突破中,把握这一关系发展变化的总体面貌。汉代文体发展奠定了中国古代文体的基本格局,故本文重点关注了这一时段的文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