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小学课堂教学非言语交流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6h】

中小学课堂教学非言语交流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第1章教学非言语交流的研究历史论

1.1西方非言语交流的研究史

1.2中国非言语交流的研究史

1.3教学非言语交流的研究趋势

第2章教学非言语交流的概念、主要特征与分类

2.1教学非言语交流的概念

2.2教学非言语交流的主要特征

2.3教学非言语交流的分类

第3章课堂教学非言语交流功能与作用论

3.1教学非言语交流对言语交流的影响

3.2教学非言语交流的主要作用剖析

第4章教学非言语交流的主要原理分析

4.1社会学分析

4.2美学分析

4.3心理学分析

第5章课堂教学非言语交流的实践论

5.1教学非言语交流的主要运用原则

5.2教学非言语交流的运用机制解析

5.3教学非言语交流的优化途径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传播信息、表达情感。上世纪中叶以来,西方学者对课堂教学非言语交流的广泛研究和探讨,带给我们很多启示,但毕竟远离中国实践。中国的教学非言语交流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成果大多借鉴、翻译西方著作,缺乏理论上的深入和创新。本文试图根据国内外成果和教师教学的具体实践,对中小学课堂教学非言语交流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全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评述国内外教学非言语交流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二部分剖析教学非言语交流的内涵、特征与分类;第三部分阐明教学非言语交流对言语交流的影响,并对其独特功能进行深入挖掘;第四部分将教育学与社会学、美学、心理学渗透交叉,对教学非言语交流的社会功能、美学特征、心理构成因素及其产生的心理效应进行细致的分析;第五部分是本文主体部分,详细解析教学非言语交流的运用机制,多层次、多视角地探索提高教学非言语交流的优化途径。
   本文研究目的旨在引起教师对教学非言语交流的重视,促进教师观念的更新,帮助他们寻求优化课堂教学非言语交流的新途径,以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希望本文能为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带去一些新的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