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九十年代以来大陆女同性恋文学中男性形象研究
【6h】

九十年代以来大陆女同性恋文学中男性形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国外女同性恋主义研究发展概况

1.2中国大陆女同性恋主义研究发展概况

1.3现有研究的状况与本研究的意义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两性共存的女同世界

2.1 九十年代以来大陆女同性恋文学作品总体概述

2.2男性形象的分类依据

第三章 积极的男性形象

3.1持肯定或中立态度的男性形象

3.2积极的男性形象反映女同性恋者理想的生存环境

第四章 消极的男性形象

4.1存在性格缺陷的男性

4.2坚守异性恋机制的男性

4.3男性中心主义与异性恋霸权的稀释

第五章 突出的父亲形象

5.1传统的父亲形象:排斥、阻碍女同性恋者

5.2新型的父亲形象:默认、支持女同性恋者

5.3“父权制”思想的缺陷与调和

第六章 男性形象塑造之殇

6.1 人物类型单一

6.2 情感剖析表面化

6.3过分强调男性中心主义与父权制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读研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女同性恋主义批评作为当代前沿理论批评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很高的关注,在九十年代以后的中国大陆,女同性恋题材的文学作品进入繁盛期,相关的文学批评文章也在不断增多。然而,到目前为止,宏观地针对以大陆女同性恋文学中男性形象研究为主的批评论文比较少,多数研究集中于就个别作家或作品中的男性形象进行分析。因此,大陆女同性恋文学的研究深度和力度还有待提高。
  本文主要以九十年代以来大陆女同性恋文学的七篇代表小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章的解读、人物形象分析,展现九十年代以来大陆女同性恋文学作品是如何通过塑造男性形象试图建立起女同性恋存在的合理性、优越性和现实意义。论文分为五个部分:
  绪言部分首先简单介绍女同性恋文学的起始;进而概述西方女性主义与女同性恋主义的联系,主要分为磨合期、蜜月期、排斥期、分裂期四个时间段;随后概述中国大陆女同性恋主义研究发展的概况,指出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女同性恋文学,同时女同性恋文学批评逐渐繁盛;最后,根据国内女同性恋批评的现状指出该领域批评的贡献及其不足,从而提出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即九十年代以来大陆女同性恋文学中的男性形象。
  第一部分首先确定了本论文涉及的女同性恋文本的选取标准,即含有表现女性之间的吸引与爱恋,对彼此有性爱层面的渴望或实际行动的女同性恋内容的文本;随后对九十年代以来大陆女同性恋文学的七篇代表小说进行了内容方面的概述;最后对本文选取的七篇女同性恋文学中男性形象的分类作出依据说明,即根据文中男性对待女同性恋性取向的态度和男性形象性格,七篇文章中的男性形象一共可分为三大类别:积极的男性形象、消极的男性形象和突出的父亲形象;
  第二、三、四部分运用女同性恋主义理论及其他文学批评方法,详细分析积极的男性形象、消极的男性形象和突出的父亲形象这三大男性形象在各个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表现和整体特征,从而总结出各类男性形象的塑造目的:积极的男性形象反映女同性恋者理想的生存环境;消极的男性形象表现男性中心主义与异性恋霸权的稀释状况;突出的父亲形象表明“父权制”思想的缺陷与调和。
  第五部分针对九十年代以来大陆女同性恋文学中男性形象塑造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概述,运用20世纪末出现的新男性主义理论指出该时期女同性文学作品中的男性形象存在人物类型单一、情感剖析表面化、过分强调男性中心主义与父权制等问题。
  结语部分总结九十年代以来女同性恋文学中的男性形象塑造,反思文章在资料收集、研究内容上存在的不足,为之后该类型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