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惠及民生模式及社会效益分析
【6h】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惠及民生模式及社会效益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 研究现状

1 民生与民生问题

2 喀斯特地区的民生问题

3 研究进展与展望

二 研究设计

1 研究目标与内容

2 技术路线与方法

3 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4 资料数据获取与可信度分析

三 示范区民生现状分析和石漠化工程布置

1 撒拉溪示范区民生现状

2花江示范区民生现状

四 惠及民生模式的构建

1 惠及民生模式建立的目标

2 惠及民生模式建立的原则

3 石漠化地区惠及民生模式的建立

五 惠及民生模式社会效益分析

1撒拉溪示范区社会效益分析

2花江示范区社会效益分析

六 结论与讨论

1对石漠化地区民生现状进行分析

2 基于民生问题的石漠化工程布置

3构建石漠化治理中惠及民生模式

4社会效益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石漠化治理的最终目的在于恢复生态环境,改善民生,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最大限度地让石漠化地区的居民共享石漠化治理成果。本文依托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课题,选取贵州毕节撒拉溪示范区和贵州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作为代表,根据石漠化治理以人为本的理念,将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农民脱贫致富有机结合的基本思路和指导思想,结合“民生导向”的生态治理之路,结合民生相关理论,从民生视角出发,从宏观层面对示范区的民生现状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对示范区内典型农户的调查并从民生视角提出治理石漠化的惠及民生模式及其产生的社会效益。
  (1)从水资源状况、能源状况、基础设施状况等宏观层面对示范区的民生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典型农户的调查,从农户基本情况、居住环境、对石漠化的认知度、当地发展障碍以及农村发展愿望、对现状的满意度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获得农户对石漠化治理的反应。
  (2)结合示范区存在的民生问题和对典型农户的调查,从民生视角,对石漠化工程进行布置实施,主要从建设基础设施、恢复生态环境、增强农民的参与意识,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发展特色经济、社区参与式发展几个方面来布置石漠化工程,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石漠化治理给自身带来的利益。
  (3)结合示范区民生特点,根据已有经验,针对不同示范区特点分别构建了两个不同的惠及民生模式:撒拉溪示范区-以农合组织为核心的与民共建模式,此模式以土地流转为纽带,提高了社区的发展能力和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分散经营向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转变,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使广大农民通过专业合作社平台真正成为石漠化治理中产业化经营的推动者、受益者。花江示范区-政府主导的科技惠民模式,此模式通过政府主导下的政策支持和科技示范,通过推广优良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让农民在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中得到实惠。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生产方式,巩固了已有的石漠化治理成果,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和主动性。
  (4)通过对示范区的社会效益进行跟踪监测,从人口构成、生活质量、资源配置来分析惠及民生模式产生的社会效益,结果显示:从2011年到2013年,从2011年到2013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从72.48%下降到69.13%,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从15%上升到16.36%,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从12.52%上升到14.51%;GDP从2011年的6586.07万元增长到2013的8923.42万元,年均增长率为6.4%;人均GDP从2011年的3091元增长到2013年4025元,年均增长率为5.4%;恩格尔系数由2011年的45.16%下降到2013年的36.23%;示范区的公路通车里程由2011年的98.07 km到2013年的102.81 km;公路密度由2011年的1.34 km/km2到2013的1.91 km/km2;花江示范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从60%下降到39%,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从21%上升到30%,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从19%上升到31%,第三产业劳动力数量超过第二产业;GDP从2005年的2321.5万元增长到2010的4641.19万元,年均增长率为14.87%;人均 GDP从2005年的3053元增长到2010年5390元,年均增长率为12.11%。恩格尔系数由2011年的39.5%下降到2013年的34.2%。示范区的使用自来水人数的比重由2011年的42.92%上升到2013年的55.89%。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