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地关系视角下贵州民间戏剧文本形态研究——以地戏、侗戏、布依戏、傩堂戏和花灯戏为例
【6h】

人地关系视角下贵州民间戏剧文本形态研究——以地戏、侗戏、布依戏、傩堂戏和花灯戏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章 生存状况与文本内容

第一节 安顺地戏内容系列

第二节 侗戏内容系列

第三节 布依戏内容系列

第四节 傩堂戏内容系列

第五节 花灯戏内容系列

第二章 生态环境与文本意象

第一节 地戏环境与文本意象

第二节 侗戏环境与文本意象

第三节 布依戏环境与文本意象

第四节 傩堂戏环境与文本意象

第五节 花灯戏环境与文本意象

第三章 民族心理与文本形态

第一节 地戏文本形态与叙事模式

第二节 侗戏文本形态与叙事模式

第三节 布依戏文本形态与叙事模式

第四节 傩堂戏文本形态与叙事模式

第五节 花灯戏文本形态与叙事模式

第四章 民族审美与文本风格

第一节 地戏的“竞生之美”

第二节 侗戏的“依生之美”

第三节 布依戏的“共生之美”

第四节 傩堂戏“求生之美”

第五节 花灯戏的“乐生之美”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展开▼

摘要

民间戏剧是民间文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形成和发展随民族的不同而形态各异。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出台后,各国、各省将民间艺术的大力保护再次提上日程。作为多民族省份的贵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进程,形成多样的文化形式,尤以民间戏剧著称。自安顺地戏、侗戏、布依戏等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以来,文化界再度掀起了对贵州民间戏剧的研究热潮。
  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追本溯源,研究族群从古至今的生存状况与当地戏剧文本内容之间的关系。着眼历史、放眼当下,每个民族因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原因,在戏剧文本形态上呈现本民族独有的特征。第二部分从自然生存环境出发,研究生态环境对本地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梳理和总结各民族生存土壤与民间戏剧意象之间的深刻关系。第三部分从民族历史出发,研究各民族历史对形成民族心理及戏剧文本形态的影响,进而归纳出五种戏剧文本叙事模式的形态特征及这些特征的形成原因。第四部分从历史和生态环境两大影响因子入手,分析各民族的审美心理和审美风格,通过研究民族审美进一步探讨各民族的文化根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