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橙黄乳菇和红汁乳菇深层发酵培养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6h】

橙黄乳菇和红汁乳菇深层发酵培养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橙黄乳菇和红汁乳菇的研究现状

1.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内容

第二章 橙黄乳菇和红汁乳菇的生态环境调查

2.1 研究方法

2.2 调查结果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橙黄乳菇和红汁乳菇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3.1 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橙黄乳菇和红汁乳菇活性物质提取及测定

4.1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

附图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展开▼

摘要

橙黄乳菇(Lactarius akahatsu)和红汁乳菇(Lactarius hatsudake)属系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伞菌目(Agaicales)、红菇科(Russulaceae)、乳菇属(Lactarius)的真菌。贵州省人们对于橙黄乳菇和红汁乳菇的认识还不足,通常把这两种菌混淆起来,都误认为是同一种菌。橙黄乳菇和红汁乳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氨基酸、脂类、糖类、核苷酸、矿质元素和维生素等多种化学成分,有一定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橙黄乳菇和红汁乳菇都是属于外生菌根,与松、栎树等形成共生关系,由于其特殊和复杂的生长环境,目前尚不能进行商业化的人工栽培,再加上原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人为无序的采挖,导致了这两种乳菇的产量急剧下降,所以就目前而言,仅靠野外采集获得子实体根本无法满足市场和药用研究的需求。为进一步明确橙黄乳菇和红汁乳菇的生长环境和发酵活性成分,将为橙黄乳菇和红汁乳菇的原生境促繁技术和营养保健品的开发与新天然药物或农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奠定基础。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对橙黄乳菇和红汁乳菇生态环境的调查,结果表明:发生红汁乳菇植物群落的植物种类、数量以及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发生橙黄乳菇植物群落,红汁乳菇植物群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高;红汁乳菇植物群落比橙黄乳菇植物群落的坡度小、郁闭度高、湿度大、落叶腐殖层较厚、土壤pH低。
  2.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确定了发酵的最佳条件,橙黄乳菇发酵的最佳培养条件为转速156 r/min,温度23℃,装液量114 mL,起始pH5.1,发酵生物量为10.69 g/L;红汁乳菇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转速160 r/min,温度25℃,装液量108 mL,起始pH5.5,发酵生物量为10.98 g/L。影响发酵生物量的主次因素为装液量>起始pH>温度>转速。
  3.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实验确定了橙黄乳菇和红汁乳菇菌丝体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对提取的多糖做了抗氧化实验;同时用乙酸乙酯、正丁醇和石油醚对发酵液进行了萃取,并做了抑菌实验。结果表明:橙黄乳菇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1:31.7,提取时间1.9h,提取温度95.1℃,提取次数2次,多糖的最大提取率为8.47%;红汁乳菇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1:31.8,提取时间1.8h,提取温度94.9℃,提取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多糖的最大提取率为9.16%。影响多糖提取率的主次因素为提取温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液料比。橙黄乳菇和红汁乳菇多糖对 DPPH·自由基、·OH自由基和O2-·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通过抑菌实验测定,只有乙酸乙酯提取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通过薄层显色法检测,但尚未确定该活性物质成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