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文明礼仪教育与小学高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例
【6h】

文明礼仪教育与小学高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1引言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

2.1文明礼仪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概述

2.2积极心理品质概述

2.3国外对文明礼仪教育与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研究现状

2.4国内对文明礼仪教育与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研究现状

2.5已有研究的局限

2.6 研究假设

3研究设计

3.1研究方法

3.2研究过程

3.3 实验干预方案的设计

4研究结果与讨论

4.1 研究结果

4.2分析讨论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2教学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

附录二 教学设计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新型研究取向,强调心理学不仅要研究人或社会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还要研究人的各种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本研究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到小学语文课堂中,通过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知识来检验其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效应。采用实验教学的方式,以贵州农村一小学的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2个半月的教学实验,对实验前后学生6大维度15项积极心理品质进行测量,以检验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知识教育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
  1、文明礼仪教育对农村六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尤其表现在创造力、求知力、思维与观察力、爱、友善和宽容方面效果显著。
  2、文明礼仪教育对农村六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持续时间上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在15项心理品质中,除思维与观察力和友善方面下降达到显著值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未达到显著值,说明文明礼仪教育教学对农村六年级学生在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上效果是很好的。
  3、文明礼仪教育对不同性别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的作用也有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创造力、求知力、友善和宽容方面效果显著。
  4、文明礼仪教育对不同族别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的作用是不同的,主要体现在求知力、思维与观察力、执着、爱、友善、合作力、宽容、持重和心灵触动方面效果显著。
  5、文明礼仪教育对不同性别和族别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的持续作用是不同的,从追踪结果可以看出,性别方面主要体现在,男生在思维与观察力、友善和宽容方面下降达到显著值,女生各项指标均未达到显著值,在心理品质的养成上女生明显高于男生;族别方面主要体现在,汉族学生在思维与观察力、爱、友善、宽容和持重方面的下降达到显著值,少数民族学生除了在幽默风趣,其他各项指标均未达到显著值,在心理品质的养成上汉族学生明显低于少数民族学生。
  研究结论:文明礼仪教育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尝试,本研究从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文明礼仪教育教学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6大维度15项心理指标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已经证实了最初的研究假设,但是要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仍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比如文明礼仪教育教学能否对小学低年级、初中、高中学生的心理品质产生作用?这些都是文明礼仪教育教学要继续探索的领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