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贵州地区菲牛蛭养殖及水蛭素活性研究
【6h】

贵州地区菲牛蛭养殖及水蛭素活性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贵州地区菲牛蛭的引种及引种菲牛蛭的生长规律、越冬特征、繁殖特点,并探讨了引种菲牛蛭不同发育时期与不同饥饿时间水蛭素活性变化特征,旨在为菲牛蛭的人工养殖提供参考资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对菲牛蛭的引种运输方式及引种菲牛蛭的水泥池养殖驯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采取干法加冰运输菲牛蛭其成活率可达99.55%;(2)当放养密度在0.5kg/m2、1kg/m2和1.5kg/m2几个密度组时,引种菲牛蛭生长及成活率差异均不显著,而当放养密度高于1.5kg/m2时,引种菲牛蛭增重率及成活率均显著降低;(3)历经30天遮阳网聚堆饲喂,其增重率要比传统直接投喂方式的高出28.40%左右。结果表明:干法加冰运输是菲牛蛭有效的运输方法,能成功引进菲牛蛭;在水泥池养殖过程中,引种菲牛蛭的放养密度应低于1.5kg/m2为适宜。
  2、采用生物统计及生化的方法对引种菲牛蛭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引种菲牛蛭的摄食系数随着体重的增加而降低,快速代谢期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延长,饲料系数随着体重的增加逐渐降低,增重率随着体重的增加逐渐减小;引种菲牛蛭在体重在小于1g、1~4g、4~10g、大于10g等几个阶段,摄食系数具有明显差异,投喂周期和饲料系数也有差异,可以以此作为菲牛蛭分级饲养的依据。(2)引种菲牛蛭胰蛋白酶活性在亚成体时期最强,显著高于幼体时期,而后到成体时期随着生长的减缓,胰蛋白酶活力逐渐减弱,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消化道胃蛋白酶活性呈逐渐增强趋势;摄食前后消化道不同消化酶存在时序的变化。
  3、研究了不同土质基质、不同越冬密度、不同越冬设备对引种菲牛蛭越冬的影响。结果显示:黄泥土比稻田土更适合作为越冬基质,各密度阶段越冬成活率均较低,斜坡水泥池组越冬成活率比塑料箱组要高,分析认为,可能原因是由于箱底易积水,影响气体交换,不利于温度的保持,引起死亡,进一步的,死亡菲牛蛭滋生细菌,造成土壤败坏,引起继发感染导致聚堆团全部死亡,使得成活率较低。结果表明:在贵州地区自然环境下,以黄泥土作为越冬基质,引种菲牛蛭可以成功越冬。
  4、对引种菲牛蛭繁殖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引种菲牛蛭交配率为54.7±1.2%,产茧期结束后成活率为91.67±2.36%,产茧后减重率为26.91±0.93%;引种菲牛蛭产卵茧数为3.8±0.61枚/条,平均卵茧质量为1.16±0.25 g,卵茧孵化率为90.67±6.11%;初孵幼蛭平均体质量、体长分别为0.059±0.016 g、1.38±0.24 cm。结果表明:在贵州地区自然环境下,引种菲牛蛭能成功交配繁殖、顺利产茧孵化,而产茧后减重率较大,应注意营养补给。
  5、采用凝血酶滴点法对引种菲牛蛭不同发育时期、不同饥饿时间、不同死亡表观症状及不同水蛭品种水蛭素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单位质量水蛭素活性呈现降低的趋势,幼体时期最高为73.24±3.65ATU/g,成体时期最低为50.46±2.88ATU/g;喂血后引种菲牛蛭单位质量水蛭素活性较低,到下次吸血前显著增加,而后呈现降低的趋势;不同死亡表观症状引种菲牛蛭水蛭素活性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均呈现一定程度的降低;不同水蛭水蛭素抗凝血活性强弱为菲牛蛭>日本医蛭>尖细金线蛭>宽体金线蛭,抗凝血活性依次为50.39±2.55 ATU/g、43.28±3.23 ATU/g、9.38±1.63 ATU/g、3.13±1.07 ATU/g。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