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南山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时空特征及布局优化研究——以贵州省荔波县为例
【6h】

西南山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时空特征及布局优化研究——以贵州省荔波县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4 研究方案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准备

2.1 研究区概况

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3.1 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时间特征

3.2 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特征

4.1 经济社会驱动力分析

4.2 地理环境驱动力分析

第五章 基于MCR模型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区位评价

5.1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概述及其原理

5.2 模型的修正与模拟

5.3 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研究结论

6.2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论文发表

附录二:主要参与课题

声明

展开▼

摘要

随着精准扶贫、美丽乡村等工作的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研究成为了我国地理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荔波县为研究区,借助统计学及空间分析软件,分析了荔波县农村居民点用地时空化特征、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力,并对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釆用动态度模型,模拟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变化的速度,其规模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总的来说呈总体上升趋势;
  (2)为了了解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分布形态,分别利用Ripley's K函数及核密度估算法,判断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聚集程度及密度变化,结果表明,荔波县农村居民点用地呈均匀小聚居分布;其密度呈“一核多中心”破碎化的空间分布格局;
  (3)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从经济社会角度研究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力,驱动力因子依次为:农民人均纯收入、地区生产总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用机械总动力、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农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揭示农村居民点用地地理环境驱动力,驱动因子为人均耕地面积、道路网密度和到乡(镇)中心距离;
  (4)利用扩展源分级对MCR模型进行修正,模拟居民点扩展,将研究区未来的发展布局分为优先建设区、可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及不易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并相应提出了:
  1)改善环境,完善基础设施;
  2)在保护环境中发展更宜居居民点;
  3)生态优先,迁村并点;
  4)发展乡村旅游或整村搬迁的优化方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