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地名与教化:清至民国黔东南地名研究
【6h】

地名与教化:清至民国黔东南地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地名起源研究

(二)地名与文化研究

(三)地名与教化研究

(四)黔东南地名研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论文框架

第一章 黔东南的地名及特征

第一节 反映自然特征的地名

(一)自然地理环境

(二)自然地名的命名特征

第二节 反映政区特点的地名

(一)清代黔东南的政区地名

(二)民国时期黔东南的政区地名

第二章 清至民国黔东南行政区划与地名

第一节 清代政区划分及调整

(一)黔东南的社会生活

(二)改土归流与政区调整

(三)州县之下的基层行政组织

第二节 民国政区大调整

(一)县制改革与“过渡区”的设置

(二)区乡镇与保甲制度

(三)市级单位的基本确立

第三章 清至民国黔东南的地名与教化

第一节 教化理念的转变

(一)清代推崇儒教的基本国策

(二)民国新式教化的兴起

第二节 教化地名

(一)清代教化地名演变

(二)“新国民”意识的培养

第三节 屯堡地名的教化意义

(一)屯堡地名的设置及教化寓意

(二)教化意义的变迁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地名作为一个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是人类历史进步发展的产物。而一个地名的产生,它是人类经过对长期生活的观察理解以及生活的周边环境而赋予地理实体的一个专有名称。这类地名就像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不仅折射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还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区域政治特征和民族生产生活状况。本文主要对清至民国时期黔东南地区的自然地名与政区地名进行梳理,特别是对行政区划中蕴含教化意义地名进行研究和探索。
  清至民国时期黔东南的地名,既有反映了当地自然和民族语言特色的自然地名,也有中原王朝为了方便治理而设置的政区地名。相比之下,黔东南的政区地名的设置与变迁则要比自然地名设置的原因复杂得多。历代政府为了方便治理,多次对政区地名进行命名或更改。而作为行政区划的直接结果——政区地名则是政治的晴雨表,直接反映了中央政府与地方关系。
  通过施行教化来感化民众和移风易俗,进而达到安抚人心和稳定统治的目的,是政府进行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每一个统治者都希望自己的统治可以长久治安、政区兴旺发达。而当帝王的意志或朝廷意图与地名紧紧相连时,便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寄寓地名,即教化地名。清至民国时期的教化地名既包含了清朝儒家的“教化”地名,又出现了民国新式的教化理论。在此期间,黔东南的地名也经历了从教化地名到地名教化的发展过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