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南地区仿野生种植药用植物病原真菌分离鉴定
【6h】

西南地区仿野生种植药用植物病原真菌分离鉴定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药用植物

1.2 药用植物物种资源及发展现状

1.3药用植物病害研究现状

1.4药用植物病害发生特点

1.5药用植物发展及病害研究趋势

1.6 分子系统学研究

1.6.1最大简约法(MP)

1.6.2邻接法(NJ)

1.6.3最大似然法(ML)

1.6.4贝叶斯法(Bayesian)

1.6.5 多基因序列分析

1.7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1.7.1研究内容

1.7.2研究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2.1.1 培养基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1.3 主要化学试剂

2.2试验方法

2.2.2 病原菌分离及形态初步鉴定与分离

2.2.3 菌种保存

2.2.4 分子生物学鉴定

2.2.5 Curvularia 属菌株系统分析

2.2.6 Colletotrichum 属菌株系统分析

2.2.7 病原真菌致病性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菌株分离及保存

3.2系统学分析

3.2.1 Curvularia属的系统发育分析

3.2.2 Colletotrichum属菌株的系统发育

3.3 形态描述

3.3.1Curvularia microsporasp.nov.GUCC6272形态描述

3.3.2Colletotrichumsp.HGUP 6298形态描述

3.3.3Colletotrichumsp.HGUP 6300形态描述

3.3.4Colletotrichumsp.HGUP 6288形态描述

3.3.5Colletotrichumsp. HGUP 6283形态描述

3.3.6Colletotrichumsp. HGUP 6287形态描述

3.3.7Colletotrichumsp.HGUP 6281形态描述

3.3.8Colletotrichumsp. HGUP 6301形态描述

3.3.9Colletotrichumsp.HGUP 6310形态描述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研究的结论

4.1.1标本来源多样性

4.1.2病原多样性

4.1.3基因片段选择多样性

4.2讨论

4.2.1单基因应用讨论

4.2.2多基因应用讨论

4.2.3分子系统学与形态学应用讨论

4.3研究中出现的问题

4.3.1菌株分离较难

4.3.2部分菌株产孢困难

4.3.3序列的批量处理耗时

4.3.4形态特征重叠

4.3.5设备和技术的局限性

4.4系统学在病原真菌中研究中的思考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药用植物在我国有悠远的栽培利用历史,其具有较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近些年来中药在中国及国际上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中药及中药相关产品市场日益繁荣,随之而来的是对中药资源需求量的急剧增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日益匮乏,人工培植药用植物来满足市场需要是一有效措施。但药用植物生长环境较为苛刻,容易被外在环境影响其生长而破坏其品质,因此,人们常模拟药用植物野生生长环境对其进行培育,但大面积集中生产的方式导致田间病害发生和传播蔓延的加剧,威胁着中草药种植业。我国西南地区是中草药栽培的重要地区,对该地区药用植物上的病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有助于厘清该地区的病原菌种类并针对性地对其引起的病害进行预防,减少因病原真菌危害造成栽培中药的产量和品质损失。 自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从我国西南地区(云南、重庆、贵州)的仿野生中草药种植园共采集了110份标本。共分离出23个属118株病原真菌,重点对分离获得较多病原菌菌株的Colletotrichum和Curvularia两属进行了分析研究。其中对Colletotrichum属菌株,在形态学鉴定的基础上,利用了4个基因(ITS、β-tubulin、ACT、GPDH)做分子鉴定;对Curvularia属菌株,利用了4个基因(ITS、LSU、GPDH、TEF)进行分子鉴定。结果:Colletotrichums属共30个菌株,其中28个菌株鉴定为8个已知种Colletotrichum karstii,C.fructicola,C.sansevieriae,C.dematium,C.gloeosporioides,C.boninense,C.kahawae,C.siamense,剩余2个菌株(Colletotrichum sp.HGUP3289,Colletotrichum sp.HGUP3290)为未确定种;Curvularia属共9个菌株,1个新种C.microsporasp.nov.。 研究发现:对于该两属,Colletotrichum属真菌侵染药用植物较多,为药用植物上主要真菌病原类群;Curvularia属真菌侵染药用植物较少,大多为腐生菌。只发现Curvularia microspora能引发病害,且通过本实验发现C.microspora引起了朱顶红上新的病害。 本研究所有菌株保存于贵州大学病理实验室(HGUP或GUCC)。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