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种植方式和施肥对有机牧草生产特性的影响
【6h】

种植方式和施肥对有机牧草生产特性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章 前 言

1.1研究背景

1.2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禾本科与豆科牧草单播种植方式效应

1.2.2 禾本科与豆科牧草混播种植方式效应

1.2.3 有机肥对作物生长及生态特征的影响

1.2.4 人工草地生产性能研究

1.3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种子萌发目的和意义

1.3.2 有机牧草种植目的和意义

1.4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研究区概况

2.1.1 气候条件

2.1.2 地质地貌

2.1.3 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

2.1.4 畜牧业发展

2.2试验设计

2.2.1 种子萌发

2.2.2 小区设置

2.4测定指标

2.4.1 萌发和生长指标测定

2.4.2 牧草生长指标测定

2.4.3 牧草营养指标测定

2.5统计分析

第三章 种子萌发

3.1不同pH对牧草种子萌发影响

3.2不同CaCl2浓度对牧草种子萌发影响

3.3种子萌发与pH和CaCl2浓度的双因素方差分析

3.4讨论

3.4.1 pH值对牧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3.4.2 CaCl2浓度对牧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第四章 不同种植方式和不同施肥梯度下牧草的生产特性

4.1不同种植方式和不同施肥梯度下牧草的生长特性

4.2不同种植方式和不同施肥梯度下牧草的种间关系

4.3不同种植方式和不同施肥梯度下牧草的品质

4.4不同施肥量和干物质产量与牧草品质的关系

4.5讨论

4.5.1 施肥与牧草品质的关系

4.5.2 种植方式与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第五章 结 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基于武陵山区土壤富含钙质和呈酸性的特征,首先分析了不同pH值和CaCl2浓度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和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3种牧草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为后续有机牧草的建植及植株生长状况提前做出预判;然后用这3种牧草种子以7种播种方式(单播和混播)进行有机种植,并以此为研究对象,分析7种种植方式和5个有机肥施肥梯度对有机牧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有机种植方式和施肥量,为武陵山区有机牧草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 1.牧草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在弱酸和不同CaCl2浓度下,紫花苜蓿的萌发指标均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鸭茅和多年生黑麦草则明显受到抑制;弱酸可促进3种牧草幼芽和幼根的生长,碱性条件则抑制其生长;低浓度CaCl2对牧草幼苗影响不显著、高浓度则有明显抑制作用. 2.有机牧草生长速度最大值为0.66cm/d;绝对生长速度最大值为5.08g/m2/d,出现在紫花苜蓿草地中,混播的草地中,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麦草组合绝对生长速度为最大(4.82g/m2/d),此时单位面积生物量积累最多;单播草地的相对生长速度最大值出现在紫花苜蓿草地中,为0.08g/m2/d;而混播草地相对生长速度最大值为0.07g/m2/d,此时牧草再生速度最快,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率最高. 3.随着有机肥施肥量的增加,7种种植方式的有机牧草产量和品质均有所增加;施肥量大于或等于20t/hm2时草地生产的干草,品质均为特级或者一级(美国牧草和草地协会干草市场专题组(AFGC)评价标准). 4.不同种植方式的草地以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麦草组合为最佳,其草地鲜草年产量最高,56.50t/hm2;单播草地最佳施肥量范围为20—30t/hm2,混播草地的最佳施肥量范围为20—40t/hm2;从牧草的粗蛋白、粗脂肪、灰分、无氮浸出物等营养成分含量来看,最佳施肥量为13.55—39.92t/hm2. 综合考虑有机牧草萌发、生长速率、产量和品质等因素,得出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麦草为有机牧草最为理想的种植方式,最佳施肥量为20t/hm2.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